设想一下最好的结局。头条和百度,可以像百事和可口、肯德基和麦当劳一样并存于世。但这可能吗?容易吗?
每个人都会百度一下,但是要让每个人都去头条一下,是不是立刻就会感觉很奇怪,会觉得哪里不对劲。哪怕确实能搜索到相同的结果,而且很可能头条的搜索结果呈现还要优于百度。
假设头条做搜索只是拥有了这种小优势,但要拿这个去撬动百度的搜素用户迁移去头条,即便说成是难于登天可能也是毫不为过的。那为什么头条还要硬着头皮冲搜索呢?或许确实是不得已为了能够活下去。
头条活着不容易
一个日活已经超过1.2亿的app,你能说它活不好吗?这得从用户、产品、内容、市场状况等多个方面来说。
头条的蹿红爆火仿佛好像已经是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来自头条的文章。醒目的红底白字粗斜杠,很快就成了流行风潮。就好像不用头条,不知道机器推荐,自己就要落于人后了一般,会有恐慌感。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股风潮就突地凭空消失了。你一度会有错觉,就像是头条从来都没有这么爆火过似的。
因为字节跳动一度跟腾讯闹得不可开交,所以合理怀疑是,头条是不是被微信给禁了。试了下,又再次确认。不好意思还真没有,头条的文章可以直接一键发到微信朋友圈,毫无阻碍。
看来问题只能是出在头条自己身上。
如果处在风口的猪,没有在风停之前成功脱胎换骨,长出翅膀变成雄鹰。唯一的结局可不就剩掉下来。
在各种跟百度的争B论调中,头条俨然已经是BAT一样的存在了。软银已经给字节跳动估价750亿美元,都差不多两个百度了。
但自从软银的WE WORK陷落之后,其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仿佛也不那么可靠和有说服力了。如果把这股强力资本背书的头顶光环、华丽外衣拔掉看。头条内里或许要普通平凡的多。虽不至于千疮百孔,但生存隐忧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某一项“新技术”通常在大范围被认知之前,会被偏离本质地极度高估和追逐。而打着机器学习、算法推荐、千人千面的今日头条正是在这个技术高光阶段,一炮而红,打进社会精英圈层。这个圈层自带的辐射能量,又进一步帮助头条向下拓圈。
就像湖中投石引发的波纹一样,一圈一圈迅速荡开。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资本的喧嚣鼓吹,被神话了的头条很快就上了头,晕晕乎乎。
也正是在头条极为得意的时候。突然地毫无征兆地,精英圈层开始弃头条而去。紧接着各种负面爆出。
算法推荐,就是你爱看什么,头条就推荐什么给你看。专挑你爱看的。最开始当然是美妙的,但慢慢会发现这是有“毒”的。就像孩子爱吃糖,你就可劲儿给他糖吃,结果只能是满口的蛀牙。
如果你不小心看了某些负面情绪的东西,满屏的同种类型的东西就会扑面而来。当你被负面淹没的时候,你的人生在此刻也会沉沦。不管是正面的情绪还是负面的情绪,如果被指数级放大,无异于一种精神控制。头条就会变成信息流里面的PUA。
当精英圈层,迅速明白过来,算法推荐本质上是一种什么东西的时候,技术就会被“去魅”。光环一旦不再,精英圈层的要求就会苛刻的多。
可能真的是昏了头,头条错误地把百度当成了竞争对手。而真正要头条命的其实是微信。
跟头条的算法推荐不同的是,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的人肉推荐。比起算法推荐的粗糙低劣,自身所在圈层的人肉推荐要精准要高质量的多的多。好渠道必然聚集好内容。这时候,优质内容的生产,基本就被微信锁死了。
再加上本身流量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头条几乎丧失掉了所有最开始获得的社会精英圈层用户。
一旦湖中央,没有了投石人,就没有了辐射源。头条遭遇了第一次结构性用户“塌方”。而且这种“塌方”是不可逆的。失去了就永远地失去了。
这时候头条依旧不清醒,除了发声为自己的“算法无罪、技术中立”辩护之外,还拿出了头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数字事实来证明,头条是被强烈需要的,是没错的。
既然头条的精英圈层用户已经开始结构性“塌方”。那这些高速增长的用户数字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所幸的是,进来的用户可以跑,进账的钱却跑不了。在那个五毛钱就可以预装进一部手机,两块钱就可以确保“到达”的年代。头条每天的到达数量超过20万。这一年下来就意味着用户新增超过7000万。花这点小钱对于融到大额美元支票的头条来说就是毛毛雨。
你塌,你跑,头条无所谓。
有所谓的是,头条的用户基础也随之彻底改变。各预装渠道,中低端机偏多,而且主要流向的是低线城市。头条从精英圈层一下子跌落进了大爷大妈的家长里短怀抱里。这个转变不可谓不大。
用户基础彻底地变了,内容基础也跟着彻底地变了。高质量的内容生产方,在微信里能发,也想着在头条里发发看。可是越发越发现没流量。因为这些高质量信息,在头条里没有人来消费。
用户锁死了内容品类,内容品类又反过来锁死了用户。头条不知不觉间把自己锁进了一个死局里。而这个死局可能永远都没办法解开。
还有更糟糕的,这批预装机用户的底子也不牢靠。手机不经使啊,顶多两三年就要换一部新的。每次换机潮,对头条来说都是在渡劫。因为头条始终没有办法证明自己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所以用户换机对于头条来说就可能是永远的再见。
预装市场也跟前些年大不相同。厂商逐步收紧了对预装的主控。预装的成本更高,还可以卸载。这还要怎么玩?头疼啊。
信息流 = 垃圾时间 + 垃圾内容
说大一点,时间就是生命,千金不卖,怎么能说是垃圾呢。可能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处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处境当中,不需要那么紧张。所以,绝大多数人哪儿来那么多大事要忙。又所以,杀时间的需求必然存在,比如像厕所、班后、车上、睡前。
头条的算法推荐,确实有利于沉浸,这样的话,时间肯定就很容易被杀掉。但可惜的是,杀时间这个需求本身的替代品就很多。比如朋友圈,微博,网络小说,小游戏,小视频,优爱腾,淘宝,拼多多。跟这些内容排放在一起,被随时来回切换,信息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本不可能特别地明显突出。
要想在这么激烈的垃圾时间竞争中胜出,又怎么可能轻松容易。所以,那些能让用户望而却步的,感到紧张和压力的,正统的严肃的精确的高含金量的内容,只能被越来越边缘化,甚至于试都不敢试直接雪藏。久而久之,算法驱动的信息流就变成了垃圾内容集散地。
垃圾时间兑垃圾信息,也蛮般配的。但可气的是,天天看你的信息,还背后说你三观不正。天天威胁要卸载你,远离你。这就是算法推荐驱动的信息流的悲哀。
百度一度小看头条,就是客观上冷静地看,怎么都找不到算法推荐驱动的信息流的立足点。但是架不住头条那个增长势头的猛烈。所以百度也确实因为头条抑郁过。也曾经做过诸多尝试。比如在电脑网页版的百度搜索框的下方放置过信息流的块。但最后还是决定去掉,维持原来的样子。
原因很明显。搜索是生产力工具,是在一个专注的工作场景下的。而信息流却是用来分神的,主要作用是让你把工作时间变成垃圾时间的。这两个东西,天生的不兼容。
如果百度非得在电脑网页端搜索框下面放信息流块,则很可能遭遇被很多公司明文限制使用的情况。那么这个损失就太大了。更重要的是,在用户心目中,百度一旦被定性为“不必要”,或者直接变成“麻烦”,就可能要真正丧失掉立足的根本。从而陷入头条一样的生存困境。这种风险是百度冒不起的。
可能在APP里头看,百度和头条看起来差不多。都是上面搜索框下面信息流。可是一旦切换到网页版,你会立刻发现双方的巨大差异。
百度除了干干净净的搜索框,没有信息流的入口,右上的新闻,是人工编辑产品,不属于算法推荐驱动的信息流产品的范畴。而且内容框架偏严肃。
我们再来看看头条。这是我的电脑第一次打开头条的电脑端网页版的截屏。也就是说,对于我的首次访问,头条还不知道我是谁,以及什么才能取悦到我。所以头条会把我当成它的核心用户群看待,给我推荐的也都必然是能真正取悦到它的核心用户群的信息。
我初次看到的头条的首屏,只有两条信息,即操场埋尸和保姆特殊服务。第二屏的六条信息则分别是,雍正改遗诏、吃姜似砒霜、蔡英文倒霉、开暖风按AC键、猪肉盖红蓝章、行李涉大案。
然后,大家可以根据这头8条算法推荐的信息流,给头条的核心用户群反过来画个像看看。这种品类的信息需求,大致都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有?年龄,四十岁往上;性别,男性用户为主;收入水平,3000块上下;用户分布,三四五六线;受教育水平:初高中。
平台可能会有各种粉饰包装的手段和方法。但其忠实于算法,一条道走到黑的对技术的信仰和坚持,让其希望隐藏的本质曝露无遗。
这样的主流用户群基础,注定了头条的有效信息流广告的局限性非常大。互金P2P、医疗广告、传销直销、汽车房产。一旦这几个大金主中的其中一部分受到管控,或市场萎缩,头条的日子立刻不好过。
缺乏忠诚、说三道四、根基不稳的低线用户群,强限制性市场,劣质内容生态。这三座大山压给头条。这使得头条哪怕保持强颜欢笑都很困难。
重新理解信息流和搜索
有人说搜索已经远远地脱离了生活。那只能说这人或许是生活在火星上。是人总会遇到要立刻解决的问题,要立刻了解的人,要立刻知道的事。而这种焦点式强需求,只有搜索可以帮到。
搜索的核心驱动力恰恰是来自学习、生活和工作,而且一天都不曾远离。看看百度最近5年的营收:2014年484亿,2015年640亿,2016年645亿,2017年731亿,2018年819亿。也正是在这5年里,头条疯狂发展。
百度除了2016年的同比增长明显停滞之外,从2017年开始又重回稳健的增长态势。而头条的疯涨似乎并没有给百度带来巨大的麻烦。百度的蛋糕,头条也似乎并没有分到。搜索依然坚挺。
算法驱动的信息流在增长数据上对搜索的冲击,帮助百度重新理解并定义了信息。而直接掉进垃圾信息的坑里,显然不是20年信息老兵百度会干的事情。
百度慎重地区分了,生产力场景和垃圾时间场景。并极力策略新内容、新形态、新渠道,比如引入微博、知乎,重力扶持百家号和小程序。力争自己所主导的信息流不那么的垃圾,而是走多元化的创新聚合信息之路。一多元,就会分散、疏解、中性。这能有效避免用户的情绪聚焦和放大。
百度走的是全新的多元信息流之路,而头条继续算法推荐驱动一条道走到黑。比较下来,你很难在整体上去批评百度三观不正,但是头条却很可能被用户在内心里定义为“不健康”。
人可以在短期内被沉迷、被蒙蔽,但是长期来看,总会遇到机会去主动修正和重估。如果头条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加以重视和解决。那头条就可能随时被用户永久性抛弃。
用户在生产力场景下对于搜索必要性的认知,可以平滑迁移到移动端。这使得百度成为任何时候都不是能随便抛弃不用的东西。这也意味着,百度几乎是永久性地牢牢地抓着各个圈层的用户。外拒微信,脚踩头条,游刃有余。
在头条跟百度的较量中,头条一直习惯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去教百度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算法推荐,沾沾自喜。
但慢慢下来,头条发现苗头不对。百度没倒,倒是自己依旧颤颤巍巍,活得不容易。于是头条重新认识了下搜索和信息流,重新称量了一下必要性和选择性。
至此,头条终于认识到,“搜索”究竟意味着什么。
百度给头条上了做搜索的第一课
百度又把头条给告了。原因无它,头条既然2019年8月1号就官宣全网搜索了。那就得对搜索这件事负责。在头条APP搜索百度旗下的好看视频、百度视频,搜索结果却变成了头条旗下的西瓜视频。
要做全网搜索,就不能那么任性,就不能够处心不公。随便干扰搜索结果,去不正当竞争,肯定更不能够。无所谓官司输赢,但这个确实是做搜索的第一课。
头条屡次犯这种“手握生杀大权”的癔症,到头来,伤害的还是自己。这点确实应该跟百度学学,面对哪怕是对自己的负面文章,百度照样收录,骨子里透着一股清者自清的洒脱。头条就远没有这样的气量。
有时候漂亮的数据背后,隐藏着太多的青涩和愚蠢。被机构承认,被数据蒙蔽,远不如真正做进用户心里来得重要。
一度认为字节跳动是最会做产品的公司,但经过时间慢慢看下来。张小龙这样的能真正把得住产品的人物,字节跳动还真是一个都没有。这样下去很危险。
想想当年的人人网、开心100,多么的强大。但是衰败也只在数年之间。头条如果还是不清醒,恐怕结局不会太好。
如果下心做搜索,头条的APP在现有用户的心目中,所存在的必要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如果豁出去做搜索,放下脸面,全面照抄百度,严格区分生产力环境和垃圾时间环境,那头条就还有机会彻底站稳脚跟。尽管这是一条异常艰难的路。
可是,泡泡终究会破,为了活着,难道不应该豁出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