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3售价低于30万,官方宣布价格为29.9万,一下降了五万多。
两类群体一片哀鸿遍野:一类是刚刚买了进口版model的“韭菜”们;另一类就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
特斯拉车主“韭菜”们面对的是最多是镰刀,又细又弯,且早有觉悟,哀嚎更多是自嘲和自娱自乐。
但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们,面对突然杀入“30万区间心理关口”的特斯拉,更像是面对一个磨刀霍霍的屠夫,说内心惶惶并不为过。
因为在美国,特斯拉对于传统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屠杀,血迹尚未干透,其快速占领市场和用户的本领是实打实的。
本来其在国内最低配落地也要接近40万,升级配置就要50万开外的价格,让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感觉不到竞争压力。
毕竟面对的用户群体定位区别很大,“让蔚来跟特斯拉死磕,自己闷声发大财”,或许是不少国内新能源车企的如意算盘。
如今,这个算盘恐怕要打破了。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尝试过电动车起步时候的提速感,特斯拉似乎正在以这样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吞噬和屠杀燃油车以及其它电动车,而这种屠杀似乎很快要在国内开始了。
特斯拉的说干就干
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很多利好新闻看了,都不会太当真,因为新闻出来,到事件落地,再到自己享受,都会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
但特斯拉不是,上海建立超级工厂的新闻热度过去不久,第一辆特斯拉车已经要开始交付了。
更重要的是,在很多人觉得自己跟新能源汽车,尤其是跟特斯拉没关系的时候,“国产特斯拉售价低于30万”的消息,会让多少人蠢蠢欲动?
因为特斯拉之前在国内的用户定位,以及马斯克今天放火箭上天,明天开启登月旅游计划的新闻,相信那种“自己也开上特斯拉”的雀跃,相信会让很多人跃跃欲试。
感性的跃跃欲试之后,会是理性的思考阶段。
这样的思考包括试驾、续航能力、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充电便利等问题。
而在这些方面,特斯拉的信心和优势具在。
美国特斯拉销售的业绩考核不是卖出去多少车,而是试驾人数。这样的政策制定方式,证明了特斯拉对于自己的足够自信,潜台词就是:只要你尝试开一开,你就会喜欢上特斯拉。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那种起步加速时候,让男生狂热、女生尖叫失重感;曾经以为遥不可及,却实实在在的自动驾驶功能;特斯拉销售谨慎报出的,保证可以实现的续航里程;还有一线城市相对完善的充电设施以及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所有这一切,是用户理性思考之后,很有可能给特斯拉甚至给新能源汽车大大加分的原因。
再加上现代年轻人的消费观,毛豆3在国内的销量一下子变得非常有想象力。
未来汽车的样子,就该如此
同样是美国汽车,凯迪拉克与特斯拉在某种程度上,是车辆的两个极端。
卡迪拉克无论是轿车,还是suv车型,都特别厚重。这种厚重体现在外观、内饰、油耗等整体和每一个细节上。
一个刚刚试驾过凯迪拉克XT4和model3的人跟青峰君分享:车辆前脸看着特别厚,看着很踏实。车内堪称豪华,真皮包裹,按键繁多,有着明显的“驾驶舱”感受,双层的静音玻璃,座椅上托起腰部的电动调节功能等等。总之,厚重、做工精细、有一些些繁复,是凯迪拉克以及很多传统燃油汽车追求的维度。
相比而言,特斯拉在这方面是另一个极端,相比较凯迪拉克的厚重,特斯拉前脸看上去就很薄,内饰对比更是明显,车内几乎没有实体按键,除了双闪按键保留,其余都是在大屏幕上控制,中控简单到连空调出风口都看不到。
“这样的配置,开始让我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可以操控的东西太少,一度要放弃购买特斯拉的欲望。但是真正试驾之后,切身感受完,我感觉这才是未来汽车该有的样子。”
这种真香定律,发生在很多实实在在开过电动车的用户身上,尤其是有车库有充电桩的人。
“不用想着去加油,不需要想着各种保养,更不要说每次看到路边汽车维修店里,散落一地的那些油腻腻的零件,还有油腻腻的环境。”
更不要说宏观上,国家对于能源战略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考量。
毋庸置疑,特斯拉在勾勒未来汽车模样方面,走在了最前列。
国内新能源汽车跟特斯拉有的比吗?
有的比,虽然青峰君是毛豆3车主,但真心觉得蔚来不错。
首先在外形上,蔚来真心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当中的领先者。尤其是国内用户偏爱suv车型的喜好,蔚来可谓拿捏准确。
其次,相比较美国充电方式的便捷,国内新能源车充电弊端是新能源车销售和使用的一大瓶颈,对这一痛点,蔚来提出了“换电”的服务模式,通过换电站和移动加电的方式缓解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焦虑,这种方式作为商业模式或许尚需验证,但是其对用户的续航焦虑的缓解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从售价和人群定位来说,特斯拉和蔚来在国内的用户群体定位,的确比其他新能源汽车高一些。有汽车大V针对国内系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比亚迪评价过:“开特斯拉的基本开不回比亚迪,但是开比亚迪的多多少少还有一个开特斯拉的梦。”这句话放在蔚来上,可能就不适用了。
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信仰,有些人看来是“智商税”方面,李斌和马斯克在国内的号召力也有得一拼。毕竟相比较国足,李斌的蔚来要争气太多了。
另外就是在“割韭菜”方面,蔚来的做法可谓人性化甚至“送温暖”了。无论推出什么政策,老车主一律终身享受。对于这样的承诺,相信任何一个特斯拉韭菜——包括青峰君我自己——也是非常羡慕。
当然,蔚来也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
例如换电和移动送电,在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问题的时候,是否有用力过猛从而动作变形的情况?相比较特斯拉的目的地充电,蔚来在青藏高原和长白山的换电站确实很秀,但实际作用有多大?以及“一个电话,有专车免费提供送电服务”这种承诺,是否可持续?
类似的操作,究竟是为了品牌效应的宣传,还是实打实要长久持续下去的个性化服务,不仅蔚来自己要想清楚,要要让所有的蔚来用户和潜在用户看清楚。
如果被动,只能被屠杀
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果没有进步,要么被别人屠杀,要么被时间淘汰。
最后都是一个死。
国家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不可谓不大,曾经疯狂的时候,国家补贴加上地方补贴,甚至可以占到一辆汽车售价的一半。
当然有观点认为,扶持应该针对消费者,例如从充电费用、过路费、保险费用、停车费用上下功夫,让日常使用变得更加经济和持续,而不是给生产企业。
政策具体方式和价值,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儿,但其力度和彰显的决心,不可谓不大。
然而在这样的补贴下,结果是什么?
众多国产新能源汽车被评价为“老头乐”,众多燃油汽车生产企业为了能分到这块蛋糕,纷纷采用“油车改电车”的模式。这样的新能源汽车被用户叫“老头了”冤枉吗?靠着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去跟特斯拉这样的企业竞争,实现产业的弯道超车?
特斯拉降价不屠杀你,屠杀谁?你不死谁死?
相比政策层面也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所谓市场终归要交给市场,政策扶持不应该是主导的。
于是下了狠心,让特斯拉国产化。
该做的都做了,补习班也报了,总不能一直不上学,不去跟别的孩子一起考试排名。
有竞争才有危机,有危机才有动力。
此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当然有真心要好好做产品的;一定也有随大流,吃着碗里看着盆里,心思放在燃油汽车上的;甚至不乏浑水摸鱼,用垃圾产品骗补贴的。
总之想方设法眼前先赚钱是大势,产业发展什么的,考虑的太少。
特斯拉的闯入,就像一个在一个原本浑浊的水域生态,投入了一个生命力顽强食肉鱼类。其它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想不被吃掉,必须自己更加强大。
这样的水域生态,才会更加健康,鱼肉才会更加肥美,消费者才会吃的更香。
当然,作为水域的管理者,偶尔放放水,或者政策倾斜这样事还会有,这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无奈,不然一个产业,完全就放弃国内企业了?这必然不现实。
不然,你以为国产特斯拉,降到30万以内就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