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卖烧烤、卖包子自救!早教行业的出路在哪儿?

本文转载自:决胜网 2020-5-29 话题分类:教育
摘要: 如今,众多民办幼儿园已处在“生死”边缘,急需政府输血救助。

(图源:摄图网) 

随着2019年幼教新政的逐步落地和实施,幼儿园黄金时代正式宣告结束。民办幼儿园的普惠化和非营利,几乎是将过去以学费为支柱的幼儿园产业推入逐步骨灰化的进程中。而2020开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危机,更使得幼教行业危机重重。

如今,众多民办幼儿园已处在“生死”边缘,急需政府输血救助。近日,幼儿园卖烧烤、卖包子自救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当为数不少的民办幼儿园被迫转行从事“副业”,当为数不少的民办园教师离职辞职,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一些政策支持、作用有限的一点资金“输血”,恐怕要考虑如何进行升级、优化,真正指向解决民办园收入缺乏、无事可干、队伍不稳等切实危机。 
 
 

今年两会,“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实际上,关于幼儿园利益与公益的博弈始终存在。一方面,一些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在课程设计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不能一棒子打死;另一方面,近年来民办园过度逐利、幼儿安全问题确实时有发生,难以管控引发社会高度重视。


一季度呈现负增长,不少幼儿园面临生死存亡

决胜网从企查查数据了解到,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早教类企业一共新增192家,吊销注销220家,整体呈现负增长趋势。相比去年,今年早教类企业新增量同比降低86.9%,注销吊销量同比降低20.9%。根据数据,2019年同期(2019.1.1-2019.3.31),早教类企业一共新增1469家,注销吊销278家。 
 

 

受疫情影响,众多幼儿园停业至今,没有收入来源,普遍面临教职工工资、房租、家长退费等沉重经费支出压力,不少幼儿园已难以为继,纷纷转园或退房转行。其中,2020年1月是新增量和注销吊销量最多的一个月,新增量是96家,注销吊销量是111家。 
 
“疫情之后,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更需要政府扶持。尽快将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有助于普惠性学前教育保存量,扩增量。”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提出建议。 
 
刘焱表示,在《民促法》要求的分类管理尚未落地的情况下,当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或多或少还可以获得“合理回报”。一旦分类管理政策落地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不能再获取“合理回报”,可能导致部分举办者退出普惠性学前教育,当前的疫情更是使得很多民办幼儿园生存困难。 
 
而对于民办早幼教企业,“当我们置身于这样的处境当中,首先冒出来的本能反应是思考如何让企业生存下去。我认为考虑关掉一些线下店是有必要的,否则你会受到来自线上下结合模式的强冲击。”宝宝树CEO王怀南表示。 
 
王怀南指出,宝宝树所在的育儿领域,在疫情期间在家育儿很大程度代替了外出育儿。因此我们必须找出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将线下发展成为学习和模版中心,或者是一个能通过直播让家长们学习如何在家上早教的场所。他表示,突发疫情的确对宝宝树的广告及电商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广告主取消或者大幅降低投放预算,与此同时电商的物流及供应链也受到延迟影响。 
 
疫情当下,金色摇篮创始人程跃建议早教企业,首先是生存第一、谨慎投资;其次保住核心员工;第三探索新的可能;最后等待全面开学。
 
程跃在决胜网幼研会上提到“新幼教”的概念,“或许当前的环境变了,但家长的需求不会变化、儿童发展规律的不变、婴幼儿面对面的照顾方式不会变。而从时代变化的角度看,我们面临新幼教的时代;从儿童发展规律来看,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是永远不变的规律。幼教行业的未来,需要解决儿童全面发展、理想发展、高质量发展,解决家长的刚性需求。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科技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也在比拼企业是否有能力驾驭科技。”


幼教新政下迅速回落,加速行业洗牌

回顾过去十年,早教相关企业数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13年之前增速平稳,2013年后增速开始加快,2018年是增量最多的一年,全年共新增早教类企业7221家,相比2017年同比增长70.9%。 
 
而到了2019年,新增早教类企业5049家,相比2018年同比降低30.0%。 
 

 

据决胜网了解,之所以2019年迅速回落,原因在于我国2018年11月发布学前教育新政,以及2019年发布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政策,陆续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在各地落实。《意见》中提到,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受幼教新政的影响,幼儿园上市之路阻断,由此资本迅速撤退,而营利性幼儿园的市场份额只占到20%。价格、地域、院所名额等所产生的的终端优势不再成为竞争优势,行业亟需转型、回归教育所需的教学水平、服务质量、课程研发等能力。 
 
从行业整体的转变来看,2020年的资本开始着眼于婴幼儿早期市场。一方面,二胎政策的开放促使新生婴儿数量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育儿观念的转变,现代家庭逐渐倾向于寻求高质量、专业科学的早期教育,婴幼儿市场需求进一步打开。 
 
决胜网观察发现,自从2019年国家全面推进普惠幼儿园以来,不少早教机构及民办幼儿园逐渐开始重视质量以及服务,并且开始转型:一方面暂停或放缓加盟业务的拓展,另一方面开始转向综合性早期教育,甚至不少早教企业开始 开展线 轻资产业务,并研发优质课程产品输送幼儿园。
 
随着行业的成熟度提高,缺乏成熟早教理念、教学内容简陋、品牌影响力低、师资力量缺失的早教机构将逐渐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行业集中度将会逐渐提高。这也促使早教品牌探索更科学的教学理念、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带给儿童和家长品质化的课程体验,帮助行业走上健康、成熟的发展方向。


地域性特征明显,下沉市场具有较大潜力

在市场机会面前,如何规范全行业发展成为当下早教机构的思考重点,这对中国教育、中国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各地复工复产,早教行业逐渐有所回暖,3月和4月的企业新增量明显回升,其中3月份新增78家早教类企业,4月份新增104家早教类企业,环比增长33.3%。
 
从企业注册量来看,截止2020年5月8日,全国与“幼儿早期教育”相关的企业注册量达3.7万家,其中经营状态是在业、存续的企业有3.0万家,已注销或吊销的企业有0.6万家。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山东省和北京市的企业注册量占据前三名,其中广东省以6933家遥遥领先。山东、北京位列第二和第三,分别有2172家和2120家。 
 
 

从我国部分早教类品牌机构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成立时间较早的“东方爱婴”目前已实现战略投资,目前有近千家早教中心和200余家日托中心。目前处于战略投资阶段的企业还有位于北京的“悦宝园”和天津的“金宝贝”,其相关的早教中心均已扩展到400余家。此外规模比较大的知名早教品牌中,“红黄蓝”已经拓展到近1300家亲子园和近500件幼儿园,位于宁波的“新爱婴”目前已有超500多家早教中心。 
 
 

目前,中国早教市场品牌众多,呈现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共进局面。城市分布方面,本土品牌门店多布局于二三线城市,而以金宝贝、美吉姆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定位高端,初期门店多选址于一二线城市发达商圈附近,近年来门店也逐渐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扩张。
 
根据《中国早教蓝皮书》相关数据显示,0-3岁的婴幼儿有60%生活在低线城市,从数据来看,低线级城市的增速快于高线级城市的增速,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总额增速领跑其他线级城市,显示出下沉市场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 
 
当前,多数的早教机构都是由本地的小型运营商进行运营的,只有少数的早教机构由大型经营者进行跨区域的经营管理,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实现了异地的复制经营。因此,中国早教市场的地域性特征明显,同时有着高度分散的趋势。
 
在早教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龙头早教机构市场整合能力比较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早教上市企业美吉姆在公告中提到,今年新冠疫情对以线下教学为主的儿童早期教育行业形成较大冲击,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出清和行业整合速度加快。因此,美吉姆高度重视疫情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机会,将会加快主动布局,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早教行业的未来出路在哪里?

学前教育新政出台后,幼儿园上市之路基本堵死,由此可见教育行业受政策影响极大。那么,未来的早教市场在哪儿?早幼教企业又该如何转型?

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成为了下一个风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随着新生人口的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服务成为社会和家长普遍关注的话题。有数据显示,中国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34%。0-3岁儿童托育行业总体机构数量严重匮乏,主管部门和相关法规缺少,行业标准缺少,社会力量开办托育机构困难重重。此外,符合早教资质的教师缺口较大也是阻碍托育服务普遍化的障碍。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青联副主席、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表示,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长足发展。但是早期教育仍处于发展薄弱、相对落后状态,是教育体系发展中最大的短板。 
 
“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启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很多家庭获得的早期育儿指导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建议,细化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完善行业准入标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健全注册、备案登记、信息公示和质量评估等制度,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规范、监管。同时,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教育支持工作机制,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 
 
实际上, 针对婴幼儿托育,我国已多次下发倡导及规范性文件。去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前,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并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由于我国市场上的托育中心大多没有专业独立的培育体系,卫健委于去年7月下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规定,托育机构婴幼儿生活用房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3平米,户外活动场地人均面积不低于2平米,同时要求消防、通风等保障措施。同时,也对托育机构负责人、托育人员及保育员等岗位做出职业背景要求。 
 
随着这一意见的出台,国内婴幼儿托育行业受到极大关注,众多在学前业务受挫的早教企业也纷纷转型。有声音指出,此前一直关注学前教育的资本力量最有可能指向托育赛道,届时可能会有大规模资金涌入。 
 
另一方面,最近两年,以早教启蒙音视频在内的线上产品及儿童智能硬件产品崭露头角,且逐渐在家长群体中扩散,获得较强的影响力。启蒙产品通过硬件形态、声音、图片、动画、游戏等形态产出内容,为家长提供幼儿启蒙方法,“数字化”也成为早教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而行业的大规模快速转型则带来了不小的行业乱象。回顾2019年,中国早教行业是风雨飘零的一年。由于早教品牌粗放式发展,在一二线城市形成过度竞争态势,导致多方品牌在对抗中业务重创利益受损。特别是众品牌为抢夺早教市场,疯狂式开放加盟,造成加盟中心运营支持不力或资金链断裂,全国多地被曝早教机构关门跑路事件。 
 
总体来看,早教行业的市场需求始终存在,未来早教市场将出现寡头格局,未来三四线城市将成为行业主战场和增长点。同时,在资本的助力下,创新发展成为早期教育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此外,早教托育一体化赛道或将成为下一个投资契机。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琦琦,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0-05-29 16:37:23
幼儿园卖烧烤、卖包子自救!早教行业的出路在哪儿?
教育 本文转载自:决胜网

(图源:摄图网) 

随着2019年幼教新政的逐步落地和实施,幼儿园黄金时代正式宣告结束。民办幼儿园的普惠化和非营利,几乎是将过去以学费为支柱的幼儿园产业推入逐步骨灰化的进程中。而2020开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危机,更使得幼教行业危机重重。

如今,众多民办幼儿园已处在“生死”边缘,急需政府输血救助。近日,幼儿园卖烧烤、卖包子自救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当为数不少的民办幼儿园被迫转行从事“副业”,当为数不少的民办园教师离职辞职,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一些政策支持、作用有限的一点资金“输血”,恐怕要考虑如何进行升级、优化,真正指向解决民办园收入缺乏、无事可干、队伍不稳等切实危机。 
 
 

今年两会,“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实际上,关于幼儿园利益与公益的博弈始终存在。一方面,一些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在课程设计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不能一棒子打死;另一方面,近年来民办园过度逐利、幼儿安全问题确实时有发生,难以管控引发社会高度重视。


一季度呈现负增长,不少幼儿园面临生死存亡

决胜网从企查查数据了解到,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早教类企业一共新增192家,吊销注销220家,整体呈现负增长趋势。相比去年,今年早教类企业新增量同比降低86.9%,注销吊销量同比降低20.9%。根据数据,2019年同期(2019.1.1-2019.3.31),早教类企业一共新增1469家,注销吊销278家。 
 

 

受疫情影响,众多幼儿园停业至今,没有收入来源,普遍面临教职工工资、房租、家长退费等沉重经费支出压力,不少幼儿园已难以为继,纷纷转园或退房转行。其中,2020年1月是新增量和注销吊销量最多的一个月,新增量是96家,注销吊销量是111家。 
 
“疫情之后,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更需要政府扶持。尽快将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有助于普惠性学前教育保存量,扩增量。”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提出建议。 
 
刘焱表示,在《民促法》要求的分类管理尚未落地的情况下,当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或多或少还可以获得“合理回报”。一旦分类管理政策落地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不能再获取“合理回报”,可能导致部分举办者退出普惠性学前教育,当前的疫情更是使得很多民办幼儿园生存困难。 
 
而对于民办早幼教企业,“当我们置身于这样的处境当中,首先冒出来的本能反应是思考如何让企业生存下去。我认为考虑关掉一些线下店是有必要的,否则你会受到来自线上下结合模式的强冲击。”宝宝树CEO王怀南表示。 
 
王怀南指出,宝宝树所在的育儿领域,在疫情期间在家育儿很大程度代替了外出育儿。因此我们必须找出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将线下发展成为学习和模版中心,或者是一个能通过直播让家长们学习如何在家上早教的场所。他表示,突发疫情的确对宝宝树的广告及电商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广告主取消或者大幅降低投放预算,与此同时电商的物流及供应链也受到延迟影响。 
 
疫情当下,金色摇篮创始人程跃建议早教企业,首先是生存第一、谨慎投资;其次保住核心员工;第三探索新的可能;最后等待全面开学。
 
程跃在决胜网幼研会上提到“新幼教”的概念,“或许当前的环境变了,但家长的需求不会变化、儿童发展规律的不变、婴幼儿面对面的照顾方式不会变。而从时代变化的角度看,我们面临新幼教的时代;从儿童发展规律来看,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是永远不变的规律。幼教行业的未来,需要解决儿童全面发展、理想发展、高质量发展,解决家长的刚性需求。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科技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也在比拼企业是否有能力驾驭科技。”


幼教新政下迅速回落,加速行业洗牌

回顾过去十年,早教相关企业数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13年之前增速平稳,2013年后增速开始加快,2018年是增量最多的一年,全年共新增早教类企业7221家,相比2017年同比增长70.9%。 
 
而到了2019年,新增早教类企业5049家,相比2018年同比降低30.0%。 
 

 

据决胜网了解,之所以2019年迅速回落,原因在于我国2018年11月发布学前教育新政,以及2019年发布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政策,陆续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在各地落实。《意见》中提到,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受幼教新政的影响,幼儿园上市之路阻断,由此资本迅速撤退,而营利性幼儿园的市场份额只占到20%。价格、地域、院所名额等所产生的的终端优势不再成为竞争优势,行业亟需转型、回归教育所需的教学水平、服务质量、课程研发等能力。 
 
从行业整体的转变来看,2020年的资本开始着眼于婴幼儿早期市场。一方面,二胎政策的开放促使新生婴儿数量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和育儿观念的转变,现代家庭逐渐倾向于寻求高质量、专业科学的早期教育,婴幼儿市场需求进一步打开。 
 
决胜网观察发现,自从2019年国家全面推进普惠幼儿园以来,不少早教机构及民办幼儿园逐渐开始重视质量以及服务,并且开始转型:一方面暂停或放缓加盟业务的拓展,另一方面开始转向综合性早期教育,甚至不少早教企业开始 开展线 轻资产业务,并研发优质课程产品输送幼儿园。
 
随着行业的成熟度提高,缺乏成熟早教理念、教学内容简陋、品牌影响力低、师资力量缺失的早教机构将逐渐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行业集中度将会逐渐提高。这也促使早教品牌探索更科学的教学理念、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带给儿童和家长品质化的课程体验,帮助行业走上健康、成熟的发展方向。


地域性特征明显,下沉市场具有较大潜力

在市场机会面前,如何规范全行业发展成为当下早教机构的思考重点,这对中国教育、中国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各地复工复产,早教行业逐渐有所回暖,3月和4月的企业新增量明显回升,其中3月份新增78家早教类企业,4月份新增104家早教类企业,环比增长33.3%。
 
从企业注册量来看,截止2020年5月8日,全国与“幼儿早期教育”相关的企业注册量达3.7万家,其中经营状态是在业、存续的企业有3.0万家,已注销或吊销的企业有0.6万家。从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山东省和北京市的企业注册量占据前三名,其中广东省以6933家遥遥领先。山东、北京位列第二和第三,分别有2172家和2120家。 
 
 

从我国部分早教类品牌机构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成立时间较早的“东方爱婴”目前已实现战略投资,目前有近千家早教中心和200余家日托中心。目前处于战略投资阶段的企业还有位于北京的“悦宝园”和天津的“金宝贝”,其相关的早教中心均已扩展到400余家。此外规模比较大的知名早教品牌中,“红黄蓝”已经拓展到近1300家亲子园和近500件幼儿园,位于宁波的“新爱婴”目前已有超500多家早教中心。 
 
 

目前,中国早教市场品牌众多,呈现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共进局面。城市分布方面,本土品牌门店多布局于二三线城市,而以金宝贝、美吉姆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定位高端,初期门店多选址于一二线城市发达商圈附近,近年来门店也逐渐向三四线城市下沉扩张。
 
根据《中国早教蓝皮书》相关数据显示,0-3岁的婴幼儿有60%生活在低线城市,从数据来看,低线级城市的增速快于高线级城市的增速,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总额增速领跑其他线级城市,显示出下沉市场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 
 
当前,多数的早教机构都是由本地的小型运营商进行运营的,只有少数的早教机构由大型经营者进行跨区域的经营管理,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实现了异地的复制经营。因此,中国早教市场的地域性特征明显,同时有着高度分散的趋势。
 
在早教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龙头早教机构市场整合能力比较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早教上市企业美吉姆在公告中提到,今年新冠疫情对以线下教学为主的儿童早期教育行业形成较大冲击,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出清和行业整合速度加快。因此,美吉姆高度重视疫情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机会,将会加快主动布局,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早教行业的未来出路在哪里?

学前教育新政出台后,幼儿园上市之路基本堵死,由此可见教育行业受政策影响极大。那么,未来的早教市场在哪儿?早幼教企业又该如何转型?

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成为了下一个风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随着新生人口的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服务成为社会和家长普遍关注的话题。有数据显示,中国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34%。0-3岁儿童托育行业总体机构数量严重匮乏,主管部门和相关法规缺少,行业标准缺少,社会力量开办托育机构困难重重。此外,符合早教资质的教师缺口较大也是阻碍托育服务普遍化的障碍。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青联副主席、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表示,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长足发展。但是早期教育仍处于发展薄弱、相对落后状态,是教育体系发展中最大的短板。 
 
“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启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很多家庭获得的早期育儿指导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建议,细化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完善行业准入标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健全注册、备案登记、信息公示和质量评估等制度,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规范、监管。同时,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教育支持工作机制,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 
 
实际上, 针对婴幼儿托育,我国已多次下发倡导及规范性文件。去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前,初步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并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
 
由于我国市场上的托育中心大多没有专业独立的培育体系,卫健委于去年7月下发《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规定,托育机构婴幼儿生活用房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3平米,户外活动场地人均面积不低于2平米,同时要求消防、通风等保障措施。同时,也对托育机构负责人、托育人员及保育员等岗位做出职业背景要求。 
 
随着这一意见的出台,国内婴幼儿托育行业受到极大关注,众多在学前业务受挫的早教企业也纷纷转型。有声音指出,此前一直关注学前教育的资本力量最有可能指向托育赛道,届时可能会有大规模资金涌入。 
 
另一方面,最近两年,以早教启蒙音视频在内的线上产品及儿童智能硬件产品崭露头角,且逐渐在家长群体中扩散,获得较强的影响力。启蒙产品通过硬件形态、声音、图片、动画、游戏等形态产出内容,为家长提供幼儿启蒙方法,“数字化”也成为早教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而行业的大规模快速转型则带来了不小的行业乱象。回顾2019年,中国早教行业是风雨飘零的一年。由于早教品牌粗放式发展,在一二线城市形成过度竞争态势,导致多方品牌在对抗中业务重创利益受损。特别是众品牌为抢夺早教市场,疯狂式开放加盟,造成加盟中心运营支持不力或资金链断裂,全国多地被曝早教机构关门跑路事件。 
 
总体来看,早教行业的市场需求始终存在,未来早教市场将出现寡头格局,未来三四线城市将成为行业主战场和增长点。同时,在资本的助力下,创新发展成为早期教育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此外,早教托育一体化赛道或将成为下一个投资契机。 
本文作者:琦琦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