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地生活服务”战场,巨头布局和较劲早已开始,但因为“摆摊经济”,搅动一池春水。“小鱼小虾”加速入场,也必将促使巨头加速收割。
这两天被"地摊经济"刷屏,不少互联网创业者也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去摆地摊了。
行为背后都有立场。地摊现象直接引爆点,是国家政策支持,称小商小贩"有烟火气",背后是"稳"的核心方针。这至少保证了地摊现象,不会昙花一现。
在如此契机下,阿里、京东、苏宁等巨头也纷纷提出摆摊帮扶计划、百万小店助力计划等。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头由来已久的野心,只是“地摊经济”,给巨头收割按下了加速键。
“地摊”现象,反映线上流量枯竭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也加入进来?他们在借机炒作?这一行为背后,以戏谑的方式,反映的正是线上流量的结构性枯竭。
尽管疫情带来的表象是线上新的流量红利,但疫情限制的是人,而不是行为。当疫情散去,线下闸门放开,线下依然是流量蓝海,线上依然是流量红海。线上已成一片死水。
都想找到新水源。地摊的火热,是导火索,也有点像烟雾弹,如果只是看到摆地摊带来的零散的一点流量,很快就会被巨头收割了。
巨头看到的是本地生活服务的市场,这才是真正的大战场。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才是主战场
为什么是本地生活服务?
先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流量,是巨头觊觎的?至少要具备几个特点:容易获得,能够线上规模化运营,足够长尾或者说围绕生命周期,分别解决的是获客成本、系统效率和转化触点的问题。
只有本地生活服务,满足此要求。而且巨头并不是现在才看到这一点。
来看一些事实。
据创业邦所知,王兴在千团大战还未分胜负时,便给内部高管聊过他的认知,商品对应第二产业工业制造,阿里是商品领域电子商务老大,而随着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崛起,下一个能达到阿里规模的机会,将出现在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化。美团此后的发展路径也立足于此。
为了阻击美团,以及抢占本地生活服务市场,阿里先是想方设法扶持口碑(已与饿了么合为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但地推基因不敌;后支持盒马标新立异,无法让商家成为抓手,那就在商圈自成商家;而目前,通过直接"换牌"等方式,更是加速天猫小店在社区和CBD的跑马圈地。
图注 | 创业邦办公楼下“全时便利店”已被“天猫小店”接管
京东除了把京东便利店的牌子挂到线下各处,最近也开始试水直接打通京东App体系和京东到家。比如在京东搜索充电宝,会弹出京东到家告诉你可以“一小时达”。此外,京东和拼多多均战略投资国美,很大原因之一也是看中后者在商圈的"本地化"。
包括近期大火的直播带货,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指其本质是"有声有色的电商"。但这样的电商都没脱离"促销"的魔咒,究其原因,归集的是线上饱和、流散的流量,也因此一片红海。
但格力董明珠直播带货却能逆流而上,持续推动数亿的营收,为何?润米咨询的刘润分享了一个观察,他了解到格力的操作方式是,先让全国各分销商归集本地流量,然后由董明珠在直播中完成转化。
不同的路径,同一个答案。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就是增量流量的活水源头。
巨头布局和较劲早已开始,但因为“摆摊经济”,搅动一池春水,刺激的正是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诸如小店和商贩这样的“小鱼小虾”加速入场,也必将促使巨头加速收割。
作者:钟小玉
邮箱:shiyu.zhong@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