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企业刚刚拥抱新能源汽车产业时,有一桩这样的新闻:一家企业为了展示自己的技术能力,挑战低温环境运行,搞了一次新能源车东北行,整个随行车队浩浩荡荡,一辆新能源车,要两辆烧汽油的发电车保驾护航,差点沦为笑谈。由此可见,发展全天候电池技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6月23日,在英诺创新者大会上,上海通敏车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敏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马云在主题演讲中表示,通敏科技的国家实验室已经在全天候电池技术上实现突破,这一技术将在北京冬奥会时全面推广。
资本加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提速
通敏科技的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它所展现出来的发展速度却极为惊人。
通敏科技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在2016年,入场时间不算早,但切入角度直击市场痛点。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的资金与技术资源,通敏科技主要投资建设运营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中心,主要从事的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及相关的检测装备的设计研发,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的工程技术服务。正因其特殊的基因,通敏科技成为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唯一的分中心,是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唯一的纯商业化的运作窗口,也是目前唯一获得工信部授权的具备新能源汽车准入检测资质的民营企业。
在此次创新大会上,马云表示,传统汽车检测市场已经相对饱和,而新能源汽车检测还是一个全新的蓝海市场,我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将走在世界的前端,新能源汽车的设计验证、质量检测,增量非常大,我国现在接入整个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监控平台的是300多万台,按照我国的计划将达到千万级别,所以整个市场的增量非常之巨大,而对应新的车型,检测市场也是非常巨大的。
检测行业有三个特点,第一,资质门槛高;第二,技术门槛高;第三,重资产,所以相对来说竞争比较少。不久之前,通敏科技完成数千万的天使轮融资,由英诺天使基金独家投资,本次融资将用于团队建设、核心检测装备研发、充电桩检测能力建设以及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应用等方向。
据马云介绍,目前通敏科技也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检测。新能源汽车电池通常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且汽车电池也连接控制着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系统,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迭代速度较快的环节之一。
因此,科研速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至关重要。在技术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下,通敏科技也开始提速。目前我国超过90%的汽车检测设备仍旧来自国外,通敏科技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设备研发工程中心的建设,从检测服务上逐步拓展到测试装备的开发。
掌握源头:三位一体的创新源泉
马云毕业于北京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搞科研出身。因此,他在设计通敏科技的发展路径时,第一时间就将产研结合做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通敏科技的北京工程中心已经开始落地建设。未来,高校科研和工程中心以人才和方法供给给检测中心,而检测中心则以数据和经济供给给高校科研和工程中心。马云认为,这样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才是企业创新的真正源头,也是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条必经之路。
通敏科技的底气来自强大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积累。技术优势上,通敏科技依托于中国唯一的电动车辆国家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团队曾承担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冬奥会等重大国家项目的电动车辆的设计研发和运营,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95%标准的制定者。掌握新能源汽车领域121项关键技术,97项核心专利。
实验室创建了唯一的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监控平台和唯一的动力电池国家溯源平台,涵盖350万辆新能源汽车,500万个新能源电池包数据。
掌握了技术与数据源头的通敏科技开始向新能源产业的关键部件发起冲锋。
扼紧咽喉:全天候电池实现突破
与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三电:电机、电池、电控,在传统燃油汽车上是没有的,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发动机和变速箱,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领域,被电机电池电控替代了。电池,无疑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件之一。
马云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以及核心关键技术,首先是必须解决全气候化的问题,它要在最寒冷的高海拔、高热地区都能够满足需求,这就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
目前,通敏科技的国家实验室现在全气候电池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据马云介绍,通敏科技的全天候电池在零下20度升温到常温只需要12.5秒,而能量消耗只有2.9%,从零下40度,只需要42.5秒就可以自加热到常温,能量消耗只有6.57%。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让新能源汽车不惧寒冷,这一技术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时候全面推广。
此外,马云认为,电动汽车网联化和推广的全域化也都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充换电技术上应该更加多元化,而锂电池系统的方展方向除了全天候之外,还要高能量、高效能、高安全、高寿命、全固态。到了十四五,产业目标是锂电池寿命大于1200次,里程超过60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