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所有的危机提前了爆发,也让投资界的冷静期提前排上日程,整个2020年,投资界、VC圈都显得无比焦虑,大家知道危机正在一步步到来,但没想到会以这样的的形式。
一时间,网络不断传出:
VC去卖大米了;
VC去大都会卖保险了;
VC去做淘小铺的微商了;
VC去集体打官司向创业者讨债了……
但投资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一重要因素,况且创新创业少不了投资的需要,那么VC都不行了,中国创业者该怎么办?待创业者该怎么办?未来十年还会是机会之年吗?
英诺基金7周年大会近期以直播的方式开始了它今年的创新秀,李竹作为基金的代表人,他对过去的投资逻辑,以及未来的投资思维简单做了个总结,其中一部分内容恰巧回答了这些问题。
在他看来,“投资会越来越难做,这是毋庸置疑,疫情给投资按下了暂停键,投资机构也越来越偏保守,未来的早期投资更加聚焦于科技创新。”
“英诺即便在疫情期间也在积极做投资,也帮助我们投的企业融资。”
不论是李竹是间接为创业者打气也好,还是说英诺的确做的很从容,但不管怎样包括英诺在内。
中国的投资界未来十年一定会发生几个质量上的变化:
1、靠个人一时兴起、性情或者拍脑袋投资的方式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投资一定是基于投资分析来做。
2、加重投后管理的时代也已经到来。
3、单个项目单笔资金加大,同时要减少对头部项目的错判率。
关于这几点,李竹也是这么认为。
一、经济转型的自变与投资者的因变
“一支基金的存续期,都在七年以上,人生有多少个七年,可以去试错和学习?”
李竹在创新者大会上如是说到。七年对于做投资而言,确实可以成就很多东西,比如送一两家公司上市、前几期基金开始有了回报、基金管理从依靠创始人到开始形成流程化管理,等等。
但同时七年也是一把“自然剪刀”,可以剪掉一些不适应环境变化的基金。
所以疫情并不是导致投资界大洗牌的根本原因,因为投资基金也是一家创业公司,这个行业也存在竞争和泡沫,因此淘汰只是一种自然现象。
所以,李竹在这届的创新者大会上,回答关于“疫情对投资界的影响”这类的问题,也表现的相对从容,他的回答似乎在表示“疫情有没有发生,有一些投资策略、方向,英诺并不会改变。”
但是也变化的,甚至是一直在变的。比如市场环境与一支基金的投资策略。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投资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比如过去互联网创业者可凭借拼数据、流量的方式获得大笔融资,而现在即便你手头上有几千万用户,如果不能变现,也有可能被资本抛弃。
这是因为顺应移动互联网向5G、人工智能、航天科技、产业互联网等时代的到来,投资基金必须重新调整它的策略,比如成立专向基金。
英诺的做法明显符合如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英诺在今年上半年成立了“消费基金”和“科技基金”,设立专向基金的好处在于,能够更加专注、专业化的去运作,这便能减少投资项目的错判率。
那为什么是“消费”与“科技”?按照李竹的说法,“这是源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以及中美科技脱钩带来的供应链重构的机会”。李竹的这句话不仅回答了为什么选的问题,且更像是一语道出了时代的发展脉络。
从经济结构的变化上来看,2C开始转向2B,消费升级从茶饮市场、ip玩具、新国潮中可以明显看到,5G自然会催生更多的新兴领域,而航天科技有可能比6G还更快速、高效、廉价。
而中美科技脱钩,虽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换个角度来看,这却是投资基金的重大机会之处。因为中国需要抗衡美国,就需要自己的芯片技术、航天科技、军民融合、5G技术等等,而这些领域大都将会成为新基建,一旦入局并站稳脚跟,便将会成为长期的赢家。
所以,时代的潮流才是终极的自变量,而投资者的策略只是因变量而已。自变和因变之间一定会存在一个时间差,投资基金之间就是在比拼谁能更有效的减少这个时间差。
二、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投资者属性在进化
“从广义的时间坐标来看,历次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是走出危机的根本所在。”李竹如此说道。
其实,比投资基金更能理解这句话含义的是国家,我们可以看到科创板从创立到实行注册制,仅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常人或许会将这件事当做是一件普通的财经事件,但于投资界来说,这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
按照李竹的理解来看,要正确理解国家在科创这件事情的布局到底对投资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
一是对比美国 ,过去十年,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在硅谷不断发酵,科技股引领了美股十年牛市。现在中国资本市场也在模式创新上有所突破。未来十年,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将成为资本市场不断上升的引擎。
二是人口红利 ,整个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角度看,自动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目前我们的人均GDP水平只有美国的1/6,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减少人力投入、提升效率,还存在大量新的投资机会。新基建,对AI、智能制造产生大量需求。
所以,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科创板注册制的快速施行,是国家为落地这两件事所创造出来的承接平台,更深层次来讲就是所谓的“时代大势”。
事实上,未来的投资更像是在重新定义资本市场的作用,因为过去资本市场更像纯粹利己的“商人思维”,而未来的资本市场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和民族命运的重担。
李竹自己或许也明白,作为早期投资者这个角色性质的转变。
至少我们可以看见,英诺在投后管理方面开始更加关注,在行研、风控、投后方面,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架构,并且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方式来严格监查项目的进展情况。
“英诺通过我们内部的决策机制,分配机制更加科学化,可能让它能够走的更长远一点,英诺也是致力于能够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基金,即使是将来有一天我(李竹)自己退休了以后,这个基金也能够非常好的往前去不断的进化自己”李竹如是说道。
三、(投资者+创业者+优秀人才)*时间=未来效益
不过变化再快,有一点是不论如何它都不会改变,那便是“早期投资终究是看人的游戏”。
在谈及“如何看识别好的创业者”的时候,李竹也简明的说到。
其一是团队的互补性很重要,一个一流的方向,如果加上二流、三流的创始人,可能它也会变成一个二流、三流的项目。
这并非是空穴来风,李竹坦言,这是英诺用了七年的实践所得出来的结论。项目从一流变三流全在于人的问题,此话也全然不无道理。
另外一方面是关于投资者与创业者的关系,在新的十年投资思路中,关于有意识的去培养创业者,会是英诺的重点方向之一。过去大多是任其生长的方式为主,因为业界有人认为:“投资者的介入很可能造成反效果,只有创业者本身才最了解项目和团队。”
但是对于未来,创业的门槛显然会提高很多,对创始团队的综合素质更是格外看重,尤其像航天科技这种需要多项技术支持的行业,单靠一支团队是完成不了的,即便他很优秀,但也会短板明显,这时候投资人的帮助就显得格外重要。
让好的技术遇见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产品遇上强劲的运营团队,或者优化创业者的供应链资源,减少他们在跨界资源的整合难度,等等。简单而言就是增加创业者与外界资源的接触,未来的投资基金必须这么做。
李竹说:“把优秀的人才放到一起,剩下的交给时间”,就是指这么一回事,这句话甚至还可以延展开来,变为“(投资者+创业者+优秀人才)*时间=未来效益”。
另外关于创业者,需要怎么做的才能提高自己的成功率,并且要怎样让技术走出实验室,面向市场化应用也做了回答,比较经典比如:
“他可能原来是做研究的,或者是科学家,要转变为企业家,必须要会做市场,会做营销,所以创始人在搭建团队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些互补的人。”
“一开始要先从为供应商提供简单的技术服务开始,从客户那里快速拿到反馈再去一步步迭代这些产品。”
四、结语
李竹在最后的发言中乐观的说到:“投资创新,成人达己,投资伦理和社会责任,也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这其实概述了2020以后,投资和创业的道路,大致就是:
你必须乐观,即便时下不乐观,但这就是创业和投资的命,成己达人的背后也是撑己达人,自己撑住才能让别人撑住。
另外,不论你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不要再以为你仅仅在做一个生意就完了,你还需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意识才是,事实上如果你不是这样的项目,这样的心态,也很难会被VC推到时代的中心,让你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