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抢先IPO,“共享出行第一股”光环下的隐忧

原创 2020-10-14 话题分类:出行
摘要: 顺风车作为嘀嗒的支柱业务,2017、2018及2019年,顺风车业务对嘀嗒整体收入的贡献比重分别为56.6%、66.3%及91.9%;今年上半年,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的收入同比增长66.2%至3.1亿元,毛利率刷新至82.2%的新高,期内利润录得1.51亿元,出租车网约服务的变现贡献了5%的收入,顺风车收入占比调整为87.8%,仍是其核心业务。

10月8日,嘀嗒提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即将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

顺风车作为嘀嗒的支柱业务,2017、2018及2019年,顺风车业务对嘀嗒整体收入的贡献比重分别为56.6%、66.3%及91.9%;今年上半年,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的收入同比增长66.2%至3.1亿元,毛利率刷新至82.2%的新高,期内利润录得1.51亿元,出租车网约服务的变现贡献了5%的收入,顺风车收入占比调整为87.8%,仍是其核心业务。


来源:嘀嗒出行招股书

2014年,国内网约车市场热闹非凡,滴滴与快的正在进行补贴大战,与此同时,Uber攻入中国市场。当时,宋中杰已经离开Google四年之久,二次创业的成果——团购网站“嘀嗒团”成绩并不理想。

同一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对“小客车合乘”进行了首次定义——小客车合乘,指出行线路相同的人共同搭乘其中一人小客车的出行方式。

宋中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决定绕开竞争激烈的快车、专车赛道,另辟蹊径,专做顺风车。嘀嗒主打私人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的“嘀嗒拼车”概念,但在滴滴的强势发展之下,嘀嗒出行一直处于跟随者的弱势地位。

在嘀嗒增速最迅猛的2018和2019年,正是滴滴顺风车沉寂之时,2018年7月,滴滴下线顺风车业务,侧面催生了嘀嗒的发展。

根据嘀嗒招股书,2017、2018、2019年,嘀嗒出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5.81亿元。嘀嗒顺风车交易额分别约为7亿元、19亿元和85亿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347.4%。2018年嘀嗒交易额增长近两倍,2019年近四倍。


来源:嘀嗒出行招股书

虽然占据着顺风车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嘀嗒能否撑起“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名号,讲好下半场的故事,外界仍有疑虑。

支柱支得住吗?

嘀嗒的顺风车霸主地位并不稳固。

2019年11月,滴滴宣布在7个城市“试运营”顺风车业务,截至2020年7月13日,滴滴顺风车对外发布《试运行安全透明度报告》的时候,滴滴顺风车已经在300个城市重新上线,截止当时,滴滴顺风车累计迭代31个版本,优化437个功能。

今年3月,滴滴还面向三四线城市的花小猪打车上线,7月,拆分拼车事业组,更名为“青菜拼车”独立运营。

与此同时,高德顺风车、哈啰顺风车杀进网约车市场。

未来的顺风车市场将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顺风车作为嘀嗒的支柱,一旦受到威胁,或将给嘀嗒带来沉重的打击。


嘀嗒的另一业务领域出租车,该行业基础深厚,且供应方资源稳定,互联网化是整个行业的趋势,第三方平台难以深入影响控制。

加上善于补贴的滴滴进行市场分流,嘀嗒又该如何守住城池。滴滴旗下的“快的新出租”宣布将会持续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并且在北京,已经与银建出租、新月联合、北方北创等26家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目前全国每周有超过80万辆出租车在滴滴平台接单。在出租车领域,滴滴仍是嘀嗒强有力的对手。

除此之外,嘀嗒还面临着来自聚合平台的挑战。高德、美团、百度等依靠超级流量入口,形成网约车领域的另一股新势力。以高德地图为例,国庆期间日活就超过1亿人次。

对于业务方向的拓展,嘀嗒高层也多次公开表示,不会布局网约车等业务。嘀嗒上市只是一个开始,上市之后,其将立刻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面对这种前有追兵后有围堵的竞争格局,嘀嗒将如何突围?

“安全炸弹”?

安全问题一直是共享出行领域最大的隐患,这也是嘀嗒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与顺风车服务有关的恶性犯罪事件,令用户对顺风车的安全产生担忧,加之监管机构对顺风车的严格监管,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顺风车市场的增长。

北京、上海先后出台顺风车业务的相关规定,指出从事顺风车业务,每辆车每天不得超过2次。

滴滴顺风车曾经遭遇的风险,嘀嗒也无法绕开。嘀嗒出行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嘀嗒在中国顺风车市场可能面临(其中包括)其他出行选择、相关监管规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隐私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只不过,目前嘀嗒的体量还不大,安全事故是小概率事件,滴滴出行的App活跃用户数为5439.48万,而嘀嗒出行的活跃用户数仅为585.65万,滴滴比嘀嗒高出近10倍,日活和单量也都远超嘀嗒。如果嘀嗒的基数增大,之后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由此也必然会引起社会及监管部门的注意。


去年9月,嘀嗒一名顺风车司机将其他乘客送到之后,对只身一人的女乘客进行了“猥亵”。对此,嘀嗒回应称,对涉事司机进行永久封禁处理。在相关的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已有5000多起与嘀嗒有关的投诉。

据和讯科技报道,有用户反馈“嘀嗒平台可安装‘外挂’抢预约单,出租车司机可加钱买卖接单”、“嘀嗒平台顺风车司机接单接人后故意取消订单私下要钱、投诉平台客服称管不了”、“顺风车司机超时未接人但平台显示车主已到达出发地点”、“人车不符举报后,客服表示人家给你送到目的地得了”等现象。

另外,作为资源整合式的顺风车,比专车和其他业务更难管理,面临极大的监管不确定性,未来要解决的除了安全和隐私,还有资质问题。

资质地雷

互联网出行主要以平台和专车司机两种为主,滴滴旗下的专车属于平台所有或者个人登记,而嘀嗒出行并没有自己的车辆,属于提供平台性质。

嘀嗒招股书显示,目前相关法律及法规通常适用于网约车服务,无法直接应用于嘀嗒的业务模式以及顺风车、智慧出租车服务。

今后监管机构极有可能提高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水平,同时新法律及法规的出台可能对嘀嗒的业务有影响。嘀嗒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相应政策,且可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合规成本。


据“腾讯看点”报道,山东东营的常某通过嘀嗒接了回青州的订单,但是中途被执法人员判定常先生不具备网约车资质,其被罚款1万元。对此,嘀嗒工作人员表示嘀嗒出行确实没有网约车营运资质,但是他们因为经营的是顺风车业务,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网约车资质。一边说不需要网约车资质,另外一边却说没有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

嘀嗒平台坚称自己的运营模式是合法的,但是平台的顺风车主们在完全按照平台流程操作的情况下却屡屡被判定涉嫌违法。对于问题如何处理,嘀嗒出行平台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于2019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增长中私人载客汽车市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汽车保有量为2.07亿辆,预期到2025年12月31日,该数字将达到3.2亿辆。

尽管规模巨大,但是从千人保有量看来,跟美国、韩国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从基本层面看,整个共享出行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共享出行市场不断有新力量涌入。

“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头衔,能否解决未来运营资质、安全、业务拓展、市场饱和等种种问题,嘀嗒能否在上市后讲好故事,才是投资者和广大用户最关注的。财视传媒就诸多疑问向嘀嗒求证,截至发稿,对方并未按其承诺的时限予以回复。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噜噜,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0-10-14 13:05:36
嘀嗒抢先IPO,“共享出行第一股”光环下的隐忧
出行 原创

10月8日,嘀嗒提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即将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

顺风车作为嘀嗒的支柱业务,2017、2018及2019年,顺风车业务对嘀嗒整体收入的贡献比重分别为56.6%、66.3%及91.9%;今年上半年,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的收入同比增长66.2%至3.1亿元,毛利率刷新至82.2%的新高,期内利润录得1.51亿元,出租车网约服务的变现贡献了5%的收入,顺风车收入占比调整为87.8%,仍是其核心业务。


来源:嘀嗒出行招股书

2014年,国内网约车市场热闹非凡,滴滴与快的正在进行补贴大战,与此同时,Uber攻入中国市场。当时,宋中杰已经离开Google四年之久,二次创业的成果——团购网站“嘀嗒团”成绩并不理想。

同一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对“小客车合乘”进行了首次定义——小客车合乘,指出行线路相同的人共同搭乘其中一人小客车的出行方式。

宋中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决定绕开竞争激烈的快车、专车赛道,另辟蹊径,专做顺风车。嘀嗒主打私人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的“嘀嗒拼车”概念,但在滴滴的强势发展之下,嘀嗒出行一直处于跟随者的弱势地位。

在嘀嗒增速最迅猛的2018和2019年,正是滴滴顺风车沉寂之时,2018年7月,滴滴下线顺风车业务,侧面催生了嘀嗒的发展。

根据嘀嗒招股书,2017、2018、2019年,嘀嗒出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5.81亿元。嘀嗒顺风车交易额分别约为7亿元、19亿元和85亿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71.4%和347.4%。2018年嘀嗒交易额增长近两倍,2019年近四倍。


来源:嘀嗒出行招股书

虽然占据着顺风车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嘀嗒能否撑起“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名号,讲好下半场的故事,外界仍有疑虑。

支柱支得住吗?

嘀嗒的顺风车霸主地位并不稳固。

2019年11月,滴滴宣布在7个城市“试运营”顺风车业务,截至2020年7月13日,滴滴顺风车对外发布《试运行安全透明度报告》的时候,滴滴顺风车已经在300个城市重新上线,截止当时,滴滴顺风车累计迭代31个版本,优化437个功能。

今年3月,滴滴还面向三四线城市的花小猪打车上线,7月,拆分拼车事业组,更名为“青菜拼车”独立运营。

与此同时,高德顺风车、哈啰顺风车杀进网约车市场。

未来的顺风车市场将面临非常激烈的竞争。顺风车作为嘀嗒的支柱,一旦受到威胁,或将给嘀嗒带来沉重的打击。


嘀嗒的另一业务领域出租车,该行业基础深厚,且供应方资源稳定,互联网化是整个行业的趋势,第三方平台难以深入影响控制。

加上善于补贴的滴滴进行市场分流,嘀嗒又该如何守住城池。滴滴旗下的“快的新出租”宣布将会持续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并且在北京,已经与银建出租、新月联合、北方北创等26家出租车公司达成合作,目前全国每周有超过80万辆出租车在滴滴平台接单。在出租车领域,滴滴仍是嘀嗒强有力的对手。

除此之外,嘀嗒还面临着来自聚合平台的挑战。高德、美团、百度等依靠超级流量入口,形成网约车领域的另一股新势力。以高德地图为例,国庆期间日活就超过1亿人次。

对于业务方向的拓展,嘀嗒高层也多次公开表示,不会布局网约车等业务。嘀嗒上市只是一个开始,上市之后,其将立刻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面对这种前有追兵后有围堵的竞争格局,嘀嗒将如何突围?

“安全炸弹”?

安全问题一直是共享出行领域最大的隐患,这也是嘀嗒未来需要面对的问题。与顺风车服务有关的恶性犯罪事件,令用户对顺风车的安全产生担忧,加之监管机构对顺风车的严格监管,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顺风车市场的增长。

北京、上海先后出台顺风车业务的相关规定,指出从事顺风车业务,每辆车每天不得超过2次。

滴滴顺风车曾经遭遇的风险,嘀嗒也无法绕开。嘀嗒出行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嘀嗒在中国顺风车市场可能面临(其中包括)其他出行选择、相关监管规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隐私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只不过,目前嘀嗒的体量还不大,安全事故是小概率事件,滴滴出行的App活跃用户数为5439.48万,而嘀嗒出行的活跃用户数仅为585.65万,滴滴比嘀嗒高出近10倍,日活和单量也都远超嘀嗒。如果嘀嗒的基数增大,之后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由此也必然会引起社会及监管部门的注意。


去年9月,嘀嗒一名顺风车司机将其他乘客送到之后,对只身一人的女乘客进行了“猥亵”。对此,嘀嗒回应称,对涉事司机进行永久封禁处理。在相关的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已有5000多起与嘀嗒有关的投诉。

据和讯科技报道,有用户反馈“嘀嗒平台可安装‘外挂’抢预约单,出租车司机可加钱买卖接单”、“嘀嗒平台顺风车司机接单接人后故意取消订单私下要钱、投诉平台客服称管不了”、“顺风车司机超时未接人但平台显示车主已到达出发地点”、“人车不符举报后,客服表示人家给你送到目的地得了”等现象。

另外,作为资源整合式的顺风车,比专车和其他业务更难管理,面临极大的监管不确定性,未来要解决的除了安全和隐私,还有资质问题。

资质地雷

互联网出行主要以平台和专车司机两种为主,滴滴旗下的专车属于平台所有或者个人登记,而嘀嗒出行并没有自己的车辆,属于提供平台性质。

嘀嗒招股书显示,目前相关法律及法规通常适用于网约车服务,无法直接应用于嘀嗒的业务模式以及顺风车、智慧出租车服务。

今后监管机构极有可能提高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水平,同时新法律及法规的出台可能对嘀嗒的业务有影响。嘀嗒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相应政策,且可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合规成本。


据“腾讯看点”报道,山东东营的常某通过嘀嗒接了回青州的订单,但是中途被执法人员判定常先生不具备网约车资质,其被罚款1万元。对此,嘀嗒工作人员表示嘀嗒出行确实没有网约车营运资质,但是他们因为经营的是顺风车业务,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网约车资质。一边说不需要网约车资质,另外一边却说没有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

嘀嗒平台坚称自己的运营模式是合法的,但是平台的顺风车主们在完全按照平台流程操作的情况下却屡屡被判定涉嫌违法。对于问题如何处理,嘀嗒出行平台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于2019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增长中私人载客汽车市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汽车保有量为2.07亿辆,预期到2025年12月31日,该数字将达到3.2亿辆。

尽管规模巨大,但是从千人保有量看来,跟美国、韩国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从基本层面看,整个共享出行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共享出行市场不断有新力量涌入。

“共享出行第一股”的头衔,能否解决未来运营资质、安全、业务拓展、市场饱和等种种问题,嘀嗒能否在上市后讲好故事,才是投资者和广大用户最关注的。财视传媒就诸多疑问向嘀嗒求证,截至发稿,对方并未按其承诺的时限予以回复。

本文作者:噜噜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