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档,电影《诛仙Ⅰ》如期上画。
作为萧鼎的代表作品,《诛仙》与《缥缈之旅》、《小兵传奇》并列“网络三大奇书”,拥有着极为广泛的书迷群体。
但影片上映后,很多书迷却并不买账,认为剧情混乱浅薄,与原著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主题相去甚远。
在豆瓣上,本片只有5.4分的评分。
截止目前,《诛仙Ⅰ》收获票房仅有2.72亿,相对于影片耗资数千万的制作成本而言,这样的成绩也并不亮眼。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诛仙Ⅰ》背后的出品方是新丽传媒。
新丽传媒多次上市失败之后,在去年以155亿元的价格,被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全资收购。
阅文集团向海外扩张的脚步,从来就不曾停歇过。
目前,阅文已向日韩地区及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多国,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土耳其等欧美多地授权数字出版和实体图书出版,涉及7种语种,20余家合作方,授权作品达300余部。
而旗下起点国际自上线以来,现已上线英文翻译作品150余部,累计用户访问量超1000万。
新丽传媒的电影布局海外,也将只会是时间的问题。
虽然《诛仙Ⅰ》目前国内市场表现低迷,但依然可以借助海外市场,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中国影视剧作品如何突破固有思维,打造出流畅完备的影视出海产业链,真正赢得海外市场的青睐。
《青峰财经》“聚焦中国影视出海”系列专题,最后一期报道为你解答。
“内容制作”,重中之重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屡放“卫星”。
单部影片的票房从20亿,到30亿,40亿,甚至可以突破50亿,足以印证中国内容制作产业的巨大潜力。
国内市场开始连战连捷,为何一到国外市场,就打蔫儿了呢?
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战狼2》,国内票房高达56.83亿元,但北美票房仅斩获了272万美元,在总票房中占比仅为0.3%。
有人说,《战狼2》是军事主旋律大片,老外不爱看。
那好,我们再看看别的案例。
2017年,刘亦菲和吴亦凡主演的《致青春2》,在韩国上映两天竟然只有5个观众,最终收获的票房仅1.3万韩元,相当于79元人民币。
2016年春节档,《美人鱼》创造了国内电影票房新纪录。
但影片在北美的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最终累计票房为323万美元。
而2015年,《港囧》在北美市场的成绩为130万美元。
再往前找找,就找到了国产片中的北美票房冠军了。
没错,就是17年前由张艺谋执导的《英雄》,累计票房5381万美元。
从市场变化的现象来看,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发展繁荣,我们却离国际市场越来越远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
华语影视出海专家陈泰然告诉《青峰财经》:
“国内影视制作在最开始的策划阶段,就没有考虑过海外市场的因素,所以这是一个先天的短板。所以你原本就是完全为中国观众打造的作品,如果直接将把它搬到海外去,肯定也不会收获好的市场成绩。”
在陈泰然看来,国内影视的突飞猛进,也未必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好事:
“国内市场情况好,大家都一窝蜂的挤破头争着当爆款,可市场容量有限,每年爆款只有几个,更多的都是炮灰。”
没有公司有意地尝试开拓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就永远是一块处女地。
而海外市场不能传来捷报,国内影视公司就更不愿意尝试踏入海外市场。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恶性循环。
近两年,许多影视公司陷入经营危机,也迎来了一波倒闭潮,这都与缺乏市场前瞻判断有关。
国内影视市场趋于饱和,很多人才开始“穷则思变”。
陈泰然介绍说:
“在美国不管是美剧还是电影,他们从开始策划之初就考虑到了全球市场的布局。比如说美国的奈飞在全球很多国家都有覆盖,各个语种的人都在看,美剧制作方会计算其在网络付费平台上的会员数量,进而赚取多少收益等等。”
然而在国内,很多影视公司还缺少这样视野广阔的发行意识。
经典美剧《绝命毒师》剧照
所以中国影视出海首要的关键在于“理念的革新”。
关于影视产业的前端布局,陈泰然提出了自己的设计:
“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和海外的发行方、品牌方、广告主等,做出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决策。
我们前期就可以把海外的广告引入到片子里,国内生产方在制作时也会更多的考虑海外市场因素,最终制作出适合海外市场播出的版本,然后再由合作伙伴推广到海外对应的市场。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海外观众会更喜欢,海外市场的广告主更愿意投钱,制作方也会名利双收。”
在具体的制作方向上,华语影视出海陈泰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比如说我们可以分成国内版和国际版,在国际版中考虑卡司阵容的海外传播度,也可以让国外的幕后团队来把控一些细节的制作。
在考虑到海外市场之后,我们所做一些调整和制作,就可以更加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但如果你最开始没有考虑到这个市场的话,那么就完全是撞运气了,能火就火,不能火也就不了了之。”
平台搭建,刻不容缓
有了好的内容,自然也需要好的渠道和平台,来承载内容的有效传播。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针对中国影视内容出海的平台建设,目前仍是一片空白。
中国影视出海是大势所趋,也是市场发展规律的必然,当国内影视公司制作出优质的内容后,海外媒体平台的建设也迫在眉睫。
建立海外版的“爱优腾”刻不容缓
反过来说,如果海外媒体平台足够成熟,自然也会催生国内影视资源的有意倾斜。
华语影视出海专家陈泰然说:
“我们需要做一个专门给外国人看的平台,这个平台满足观众各个语种的需求,而且平台内容都是来自中国,这样的话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之前的那些问题。
比如说在YouTube上找片困难,有些人无法看到同步的会员版,或者说是观看体验差等等。其实这些存在于渠道层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个垂直定位的平台来解决,而且这种形式和YouTube本身,也并不构成直接的正面冲突。”
面对当下形式下的影视出海问题,陈泰然说道:
“中国文化出海不能总是依靠海外的公司,无论是YouTube,还是奈飞,因为他们毕竟是美国的公司。中国文化要出海需要有中国的公司来运作,作为承载内容为窗口来输出中国的文化,传播中国的声音。”
据陈泰然介绍,目前海外对中国影视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
比如YouTube、奈飞、DailyMotion、VIKI这些国外的平台上,观看中国内容的观众的体量近乎有1亿人,而且每年还在以同比40%—50%的体量在增长,在用户增长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陈泰然说:
“垂直领域的媒体平台逐渐壮大之后,本质上就变成了各个语种的流量池,比如说越南语流量池,泰语流量池,西班牙语流量池,阿拉伯语流量池。
而这些流量池我们还可以把它二次变现,可以和电商行业结合到一起,中国电商行业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这种模式在国外也一样有着巨大的竞争力。”
影视出海:长风破浪会有时
在中国影视出海的多年发展中,影视类型分类不明确,风格杂糅,海外受众对中国影视的印象,也仍然停留在对功夫片的猎奇当中。
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日益成熟,中国影视的海外市场输出推广也从单一变为多元化,输出区域方面从单一的东南亚市场向国际化市场扩散,输出类型从单一的传统中国特色影视剧到多元内容的影视剧。
华语影视出海专家陈泰然总结道:
“文化符号最可以体现国家独特的地域与文化内涵,影视作品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符号的有效途径。
“好莱坞”、百老汇即是美国的影视与歌舞最为显著的文化符号,法国的文艺片、日本的恐怖片、印度歌舞剧、泰国的影视创意等都代表了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识,而中国影视则长久以来都是用武侠、功夫作为民族文化品牌。”
在国际市场上,许多国家都先于中国探索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他们在电影中探索了兵马俑、皇陵、花木兰、功夫熊猫、故宫、中医等独具中国特色的元素,而中国影视人却对中国的文化符号认知与敏感度不够。
刘亦菲版《花木兰》
陈泰然最后说:
“针对国内影视出口,可以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特点,逐一击破。
枪战、功夫是欧美国家接受度最大的影视题材,而日韩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则可输出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爱情类、生活家庭伦理剧以及宫廷类题材的影视,因为地理位置邻近,各民族之间在语言与意识形态都无过大障碍。”
李白在《行路难》中有诗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影视出海困难重重,但在艰险的挑战中,永远都孕育着新的机遇和希望。
《青峰财经》“聚焦中国影视出海”系列专题,与华语影视出海专家陈泰然共话中国文化输出谜题。
四篇深度报道,上万字精心阐释。
从海外市场现状,谈到国内影视破局,系列专题涵盖了中国影视出海方方面面的问题。
我们的心愿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影视出海之路,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愈发广阔。
我们也坚信:属于中国影视在海外市场的春天,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