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傲妞儿
编辑:刘鹏遥
美编:羽墨
“我的妈妈要去太空出差了,还能给我摘星星。”
手绘:羽墨
很多人说,飞上太空的女宇航员王亚平,给了女孩可以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因为她的确是一位能够为孩子“摘星”的母亲。
只不过,王亚平不仅要为自己的女儿“摘星”,还要为全国的小朋友“摘星”。
作为10月16日我国新一批飞赴太空的宇航员,也是我国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中驻守的日子里,还要当一回“太空教师”,为我国广大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
而且,这是王亚平时隔八年第二次飞向太空,成为名副其实的“别人的妈妈”。
都说为母则刚。面对孩子,母亲们总是尽力呵护,尽力有求必应,而聪明的母亲,则懂得言传身教的意义。
相比之下,王亚平的经历犹如一本教科书……
1980年,在民风淳朴、樱桃遍布的山东烟台乡村,王亚平出生了。幼年时,王亚平就表现出了超强的毅力品质。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她还热爱体育,尤其长跑见长。
长跑讲究耐力与体力,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王亚平总是会咬牙坚持到最后。在后来的升学备考中,她会在学习劳累时到操场奔跑,转换心情。常年月累,王亚平练就了超强体质,对后来从事航天事业打了好基础。
17岁时,王亚平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开启了自己的飞行之路。通过各种正规的体能和军事训练,王亚平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身体素质。当然,在这背后,王亚平挑战了多少常人难以承受的极限考验,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两年后,在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王亚平第一次驾驶飞机,成为真正的飞行员,尽情驰骋于辽阔的蓝天。
2003年毕业后,王亚平在武汉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度过了九年平凡而又不平凡的飞行磨砺时光。那一年,我国完成首次航天载人发射,杨利伟实现了我国第一次太空航天壮举。这对极大触动了王亚平的内心。
“既然我国有了自己航天员,那么,我要当第一位女航天员。”王亚平许下了心愿。
怀揣心愿,王亚平开始将自己的飞行技术发挥于诸多国家大事中。在2008年,她参与完成了汶川地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任务。在执行任务时,她曾遇到过极端天气,但她沉着冷静,将危机一一化解。
凭着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飞行经验,王亚平在2009年申请国家航天员选拔。出于担心,当时她的家人都十分反对,但,心底强烈的目标驱使她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后来,王亚平开始接受近乎魔鬼般的严酷训练,包括穿上120公斤的宇航服;在水下进行模拟太空的行走训练;进行360度高速旋转的前庭功能训练,还有令很多人望而却步的电动秋千训练。
“飞天之路从不偏爱女性,女航天员的付出往往最多。”王亚平曾在一次公开采访中这样说。
2013年,杨利伟成功进行太空飞行的十年后,王亚平被选为神州十号飞船航天员,和翟志刚、张晓光一起登上了太空。
在太空,王亚平为全国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太空知识课,现场演示了太空微重力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这时,王亚平有展示出丰富的专业知识,以至于被学生们称为“最美太空老师”。
王亚平对孩子们说:“每个人在儿时都会有梦想,这个梦想最珍贵,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并精心呵护,努力去实现它。”
于此,王亚平完成了一次身教到言传的过程。
就在很多人欣赏王亚平坚韧的意志和凌然的气质时,还有人不经意发现,她已年过四旬岁,进入中年。想想看,我们身边是不是有很多中年人,被很多生活琐事打败,甚至时常失控,将情绪宣泄给孩子,让孩子莫名其妙地承受无端折磨,乃至对今后的成年生活心生畏惧。
相比之下,王亚平的女儿是幸福的,虽然母亲已在遥远的太空进行长期出差,不能陪伴自己,但从母亲笃定和刚强的眼神中,她应该读懂了什么叫做天生丽质;什么叫做专业致胜;什么叫做勇敢向前。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一个人在幼儿期间所受的家庭教育,对其人生影响最大,而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影响力大于父亲。
教育家胡适先生曾说,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教养,也决定了这个家庭是否和顺。
或许会有人质疑:王亚平的母亲只是普通农民出身,为何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女儿?
实际上,王亚平的母亲虽然没有教授专业知识的能力,却在日常生活中,让王亚平明白了善良、坚韧和执着的意义。在一个普通的小乡村,王亚平的母亲坚强支撑家庭重担,埋头劳作,养老抚幼,生活中的辛酸苦辣可想而知。
或许,王亚平热衷于通过长跑磨练自己,也源于此。也许,王亚平对于自己梦想的执着,也源自她的长跑思维:只有一步一步稳稳前进,确立目标并不放弃,就会到达自己想去的彼岸。
现在,王亚平又一次遨游太空,更从容地为千万孩子分享精彩的太空故事,也为世间千万母亲,提供了另一种教育思路。(文/傲骨女人 傲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