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青岛新金融中心启动仪式暨2020青岛新金融产业高峰论坛在青岛隆重举行。创新金融科技·投资创业青岛。本次大会的召开是新金融行业一次难得的峰会。现场众多金融投资机构大咖与业界知名专家、企业家们也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与圆桌讨论,对市北区新金融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细致且深度的思考,远瞻市北区新金融产业未来发展,力推青岛成为全国金融科技新高地。
英诺创新空间创始合伙人、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刘怀宇先生发表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
“在不确定性中就要寻找确定性,尤其是投资,其实是在不确定性中来去寻找确定性。”
“金融本身要想满足企业需求有一个要点,就是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这些离不开科技,科技企业在发展中也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服务,所以我们认为金融与科技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DNA的双螺旋结构,它们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提升的。”
“融资难还是在于金融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之间,怎么建立信任关系。通过一些产业化生态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为科技企业提供创新金融产品。这是英诺不断努力尝试的地方。”
以下是刘怀宇先生演讲原文,略经整理,经本人同意后发布。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金融与科技服务生态的一些想法。
上午的活动有几位嘉宾谈到,今年大环境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把它归纳为不确定性,这里面有非常多的变局,今年年初暴发的新冠病毒掀起的风暴到现在还没有消除。
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可能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当然这个不确定性,不仅仅是因为疫情才导致的,其实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中美贸易战,它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比如反全球化浪潮等等。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都在放水,但是放水所带来的作用在弱化。无论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还是消费增速在下降,这一切都导致整个外部环境、内部环境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在不确定性中要寻找确定性,尤其投资,就是要在不确定性中去寻找确定性。
从大的环境来说,今年特地把新基建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几个关键词,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对产业创新和科技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还有政府最近在反复提的内循环为基础、为主体,外循环与内循环相互促进,这也是政府确定的一个大的方针政策,一个大环境。此外,还有一个关键词是实体经济,国家对实体经济坚定支持,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所以整个国内的大环境,尤其在中国抗疫发展到这个阶段来说,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之间有很多的挑战,这种挑战也就意味着有新的机会在产生。
市场上的第三方数据显示。中国从2017年到2025年,消费贷款的余额翻了一倍,说明市场的增长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保险业保费的规模,比消费贷款余额增长速度还要快,这就意味着尤其是在消费领域,我们还有足够的空间、足够的增长潜力。
满足需求,需要创新
但是这些需求如何去满足,不光需要有更多的思考,更需要的是创新。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关于目前中国公司在海外的上市公司排名。几年前我参加的一个会议,有一些声音,就是国内上市公司市值的前10名是金融巨头和能源巨头,但是现在互联网巨头已经在这个表单上占据了半壁江山,这里面不包含还未上市的华为和今日头条。从前10到前20,大家可以看到一些新的制造业巨头,新的科技巨头也在转换当中。
如果放大到一个时间尺度上来看,拉长四到五年,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还是传统的金融,它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慢的。曲线比较漂亮的是互联网、科技。左边这张图是加了阿里巴巴和腾讯,如果把这两个拿掉,可以看到一些新的快速成长的企业,比如美团,它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金融行业的曲线就比较平。我们要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还是仅仅依托这些传统金融机构吗?其实像阿里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已经介入到传统的金融领域了。
从我们的观点来看,传统金融行业要满足需求,就迫切需要创新。怎么创新?首先要分析客户的需求在哪里,对于企业来说,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实际上有不同的、多样化的企业需求。
比如英诺作为一个早期的投资机构,它能满足的是中小型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对于银行来说,大企业是更好的服务对象,因为大企业资源丰富、需求多,融资手段也是相对丰富的。
相比之下,创业企业资源相对缺乏,获取金融服务的渠道是不畅通的,工具是有限的。而小微企业更难,中国单笔金额低于50万的小微经营者贷款余额保持6倍的增长,而不是2倍的增长,说明小微企业的需求是远未被满足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企业需要金融系统来提供满足不同阶段、不同需求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股权类投资仅仅是其中占比很小的一种,刚才白总(青岛融汇财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白雪梅女士)也提到,青岛已经拥有丰富的投资工具,无论是债权类的、融资租赁的、小贷的,包括保险,来进一步满足各种各样的企业发展需求。
金融与科技的双螺旋
满足企业金融需求是需要其他第三方机构加入的。举个例子,政府一直倡导把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资产来给到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抵押物,但实际上这件事做起来是非常难的,因为这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定价、流通,定价要由评估公司来进行评估,如果要真正把知识产权用来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通过银行获得相关的支持,其实这里面缺乏不了第三方的知识产权的评估服务,更缺乏不了知识产权的交易机制。如果要把这件事做成,就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服务生态支持金融服务的创新。所以要满足企业多变的需求,必须要去把金融服务生态化。
当然金融本身要想满足企业的需求有一个要点,就是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这些离不开科技,科技企业在发展中也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服务,所以我们认为金融与科技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DNA的双螺旋结构,它们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提升的。
从技术的层面来看,目前科技金融所关心的核心技术,排在前几位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这些技术是金融机构所接受的,而且确实能够给相应的业务带来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作用。
如果从业务层面来看,像支付、保险,财富管理等相关的技术,这些技术在底层可能还是依赖于大数据、依赖于人工智能,但是从业务上来说,它需要在这个底层架构的基础之上,根据业务特性构建不同的垂直应用,需要进一步深化。
但是金融与科技两者之间是否匹配呢?从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的角度来说,还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说金融机构关心的是科技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质量是不是有保障,技术是不是有先进性,售后是不是能保等这样的要素。反过来,科技企业发现科技应用到金融机构,首先是门槛太高、沟通成本太高,金融系统内虽然信息化程度很高,但是系统层面上还是有不少的缺陷,在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人工智能很重要的是真实有效的数据,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数据。一方是工作质量的问题,一方是工作量的问题,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关注的内容从两个维度来说是不一样的。
虽然两者存在差异,但好在金融也在反哺科技创新,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大特征。一个是资本市场科创板的迅速推出、注册落地,都是非常好的消息。但是金融要真正服务好这些科技企业,使得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契合金融机构一些严苛的要求,需要从基础研究做起,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比如说现在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炙手可热,而且越来越多广泛应用于行业。但是人工智能中深度学习的概念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加拿大的教授,在9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在06年才开始提出,经历了十几年,才被一些像谷歌这样的公司大资金的投入。在GPU将计算性能大幅度提升后,才使得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技术从理论变成了实践。这个实践周期是非常长的,这就需要咱们的政府以及一些有能力的金融机构,要长时间让这些科技类企业试错、容错和支持,我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责任。
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是长期存在的。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在做出各种努力。比如说我们有些地方政府有非常好的基金支持政策,甚至会设立一些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支持。我们也可以看到银行的风控从原来关注资金流,开始提出关注企业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从而提供服务。所以融资难还是在于金融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之间,怎么建立信任关系。融资难,更需要建立相互信任,建立服务生态。通过一些产业化生态服务体系,能够更好地为科技企业提供创新金融产品。这也正是英诺不断努力尝试的地方。
仿效政府提出来监管沙盒的概念,我想提出一个产品创新沙盒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产品进入金融体系有一个很小的试错平台,一开始产品不是那么完善的情况下,在风险和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能够让这些小企业适应一些新的技术,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相互融合促进的办法。
最后我简单介绍一下英诺在这方面的尝试。英诺从13年开始到现在投资了大约超过400多个项目,管理了30多亿人民币。英诺比较关注偏早期的项目,就是刚才所说的中小型、科技型创业企业,而这些企业创业迫切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和金融产品的交付。但是它确实面临很多困难,所以打造一个基金投资+产业服务双轮驱动的生态,帮助企业衔接各种各样的资源,包括金融和政府方面的资源。我们通过把空间作为一个载体,包括咱们的新金融产业园也是一个载体,吸引这些企业来落地,然后再去跟这个金融机构和政府深度对接,获得支持。
我们希望从多个方面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一方面是最基础的,另一方面是企业成长过程中一些资源的对接,还有产业的加速服务,对接一些产业资源的上下游。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金融都会是它的需求,我们希望不断地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是我们服务方向。这几年我们在不断地尝试,一方面对接银行、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我们还尝试了一些风险债的模式,来支持企业短期融资需求,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来建立一个生态化的产业服务体系。
总的来说,我相信青岛在金融与科技的服务领域将大有可为,今天的新金融中心的启动就是一个新的起点,祝愿青岛新金融产业园汇聚天下英才,不断蓬勃向上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