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慢病,真优势还是假概念?

原创 2021-1-8 话题分类:综合
摘要: 中医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中医治疗慢病究竟是真优势,还是假概念?

最近,22岁拼多多员工和25岁《巴拉巴拉小魔仙》女演员等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引发热议。有大学教授表示,自己身边的同事不乏猝死案例,在旁人眼里轻松的大学老师工作同样不轻松,因为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你不拼命自然有别人拼命,除了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点似乎别无他法。

但站在科学的角度上,猝死并非单纯的意外,往往与各种基础慢性病相关。

2019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面对艰巨的慢病防治任务,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医药,坚持“中西医并重”,将中医药纳入“大健康”战略之中,使其成为慢病时代的“中国方案”。


近年来,中医治慢病备受关注,但也颇受争议,口碑两极分化严重,支持者往往以身说法、推崇备至,反对者则认为中医没有标准化,但凡西医治不了的,人们才会病急乱投医,求诸中医进行治疗。

的确也有一些没有能力或者德行的个人和机构做坏了中医的口碑,但中医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中医治疗慢病究竟是真优势,还是假概念?近日,知顿专访了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院长吴用,尝试探讨中医治慢病的“表”与“里”。


吴用

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院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客座教授

高级中医师、中医手面诊培训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机构体质养生专家

国家级首届高级养生保健师师资

《大国中医》副主编“大国好中医”称号

中国古籍出版社编委


西医VS中医,见效快or注重整体?

不妨先来看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中医与西医是以不同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理论体系不同,要求的标准也不同。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而西医通常指西方国家的医学,是近代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在摒弃古代西医之后,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基础上发展出来了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

在医疗实践中,中医与西医各有所长,中医注重整体治疗,西医短期内见效快,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绝不应该相互否定。

在中医看来,所有的疾病只有一种,那就是机体阴阳失衡,出现阴阳失衡有两大原因,即内因(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和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恢复阴阳平衡有基本六大途径——认知、情志、药膳、经络、导引、功法。通过这些手段“扶正祛邪”,即调整内外因,使人体恢复平和体质。


“扶正”即激发或增强“阴阳自和”(机体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的能力; “祛邪”则是祛除作用于机体的外邪,并清除由于外邪作用而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所产生的内邪,从而纠正阴阳的偏胜偏衰,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这次新冠疫情,中医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被国家卫建委重点提到的 " 清肺排毒汤 " 就包含“扶正祛邪”的思路,在具体的诊疗过程中,对很多轻症患者效果显著。中医讲求"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患病是因为“正气被邪气郁遏”,因此,中医治病就是恢复正气的过程,或者说恢复病人免疫力的过程,在被感染后的治疗时,采用“扶正”的同时,帮助身体提高清除病毒的能力,将病毒“赶出”体外(祛邪),从而获得健康。

按照中医逻辑,自然是个大宇宙,我们人体是个小宇宙,人得病多半是违反了自然规律和自身规律,所以,解决人体病疾的着眼点,就是调解人体身心的和谐,将人导入到遵循自然规律的正道,身体就能恢复健康。

在对待慢病上,以糖尿病为例,西医以通过药物控制血糖为主要治疗手段。而中医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角度来调理,从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调整思想情志方面来消除病因。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教授朴春丽曾表示:目前仅有20%的糖尿病人是由于遗传导致,绝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比如吃的过好,摄入过多热量高的食物导致肥胖,运动不足,压力过大等。西药讲究的是对症治疗,在降糖方面效果很好,但是很多5年、10年以上的糖尿病人去检查发现,体内糖是被控制住了,然而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类疾病。

吴用也表示:2000年以后,中国人的体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因为营养不良,吃的不好那种疾病都不见了,现在的疾病多半是由于吃得太好,给身体塞得太满造成的。加之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很多病都是由于过快的节奏和压力形成的。因此,很多慢病就出现了,最典型的就是糖尿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源于脾胃的运化能力不够,所以要从脾胃上给病人进行调理。当脾胃功能不够、能量不足时,多余的糖不能转化为能量,从身体里直接排出去,还有一部分变成了垃圾,对经络造成了淤堵。西医的治疗方法是控糖,这一做法治标不治本。中医注重整体,通过调整病人的心性习性,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濡养病人的脾胃,辅以经络疏通,使病人的脾胃功能恢复,进而实现自愈。


不论西医、中医,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都是不对的

事实上,糖尿病只是吴用通过中医治慢病的一个代表案例。针对如三高、帕金森、肿瘤未手术患者、皮肤类、妇科类疾病患者,吴用采用中医古法进行调理,均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也不断证实了中医古法调理科学、安全的魅力与行之有效。

吴用师承四代中医世家,自幼受家族传统文化熏陶。11岁始修习武学,19岁得到72岁道家高人指引。28岁正式研习和践行中医古法,33岁开始寻访老中医并运行中医古法调理各种慢性病。多年来,吴用一直从事系统中医养生,坚持将药膳食疗、经络调理、养生运动以及情志调节有机结合为一体。在疾病预防、亚健康、慢性病的整体调理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方面均有独到见解。

吴用认为,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好的医生治病肯定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身体情况不一样。即使是治疗同一个病人,随着身体恢复情况,治疗方案都应该是动态变化的,比如药方和剂量。一些人认为中医最大的弊端是没有标准化,太依赖大夫的能力,其实是对中医最大的误解。

“中医是系统化、个性化调养,不可能千篇一律。中医看病讲求望、闻、问、切,在确定主证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还可以根据次要症状灵活加减,因此,需要因人而异,甚至因时因地而异的给出治疗方案。”

以牛皮癣为例,西医医疗牛皮癣主要从用药和生物制剂方面对病情进行控制。但中医则将人看成一个整体,不从表象,而是从患病的根本来治疗。

“皮肤本无病,是由于血热、血燥、血淤才导致皮肤出现了病症。”,所以吴用通过中医古法疏通病人的经络,特别是疏通任脉和冲脉,从根本上解决血燥、血热、血瘀的问题来进行调理。并从思想情志、起居饮食等生活习性上去调理病人。按照这种方法,即使是患了30余年牛皮癣的老病号都让他给治好了。

吴用对用药、手术这些治疗方法都持谨慎态度。他常说:“无论西医还是中医,但凡给患者身体造成二次伤害,都是不对的。”

以癌症为例,目前常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和化疗,吴用认为中医在治疗癌症方面其实可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手术确实可以割除肿瘤,但却没有消除患病的原因,而且还会造成患者元气大伤,免疫力大幅下降。如果患者的认知没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会再次得病。”

在吴用看来,有些患者术后癌细胞转移,其实并非转移,而是手术没有解决病因,加之身体元气大伤,压制不了病邪,所以肿瘤就在其他部位再次长出来。

吴用认为,中医解决肿瘤问题需回归到能量、载体、通道三个关键点。他解释称:人们的饮食会转化为能量,人的身体就是载体,人体的经络相当于通道,而身体长肿瘤的原因就是经和络之间的通道受阻。

“经是主干道,相当于高速公路,络是辅道、匝道,穴位就相当于驿站或者说加油站。任督二脉、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就是主干道,而连通经与身体各个部位的就是络。所以中医治肿瘤的主要方法就是排淤、通络、化心,进而实现改命。”

在吴用看来,医疗手段应该以激发人体自愈能力,让身体达到和谐状态为前提。具体而言,吴用的治疗方法首先要针对人个性化的体质,设计一套完整的体质调养方案。督促实证实修,内求内观,从而对生命有正确的认知。调理过程中不使用药物,不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肿瘤都不是一天长的,都是久积成疾。一般肿瘤的形成要7-14年时间,在肿瘤形成前,如果对中医养生有一定的了解,其实能发现很多征兆,及时调理,就不至于演化到无可挽救的地步。”吴用指出,预防其实是中医最大的价值,即“治未病”。


中医治慢病,大有可为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即中医讲究的是“防患于未然”,现在的症状解决不了,未来必然会发展出新的病症。

吴用认为,中医并非一个简单的学科,而是一种文化和哲学。中医的哲学体系和养生理念在治疗慢病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

此外,慢性病病情复杂,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手段灵活多样,除了中药还有五大技法:砭,针,灸,按跷,导引等方式。相比西药,通过中医的这些方法对身体进行调理伤害可以更小,经济花费也更低。

从历史层面看,中医是传统医药学的价值代表。每年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自从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1年在北京共同倡议设立这个日子,已经迈向30年。

从政策层面看,中医慢性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的战略性主导地位价值也逐步显现。2008年,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思想;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计划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依据该纲要制定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2020年上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第五批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结果。其中,北京现辖16区内,已有11个辖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医也存在一些困境,例如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一是“治未病”理念在广大城乡居民中还不够普及,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二是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早期干预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中医药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中医人员只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的15.9%,中医类医疗机构只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6.09%,以至于很多中医学生毕业后还得去西医院。两者比例过低限制了中医药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四是中医的药材困境,诸如中药种植环节不达标,药效差异大,以及使用化肥、农药无法保证药材安全性等问题亟待解决;五是创收能力弱,让中医在体制内不受重视。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吴用看来,宝物再多,没有中医这把钥匙,也打不开中华文明的宝库。中医绵延五千年,陷入如今窘境,核心原因是“中医的传承出了问题,我们丢失了最宝贵的文明”。

《礼记-大学》中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吴用坦言,成立恩平中医研究院,并在全国讲授中医文化和专业知识,就是希望能身体力行,推动中医的传承和发扬,希望有生之年,能打造几艘“中医航母”。

他甚至和一位好友讨论过,希望将中医文化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中国人从小就懂得如何修身养性,“那未来的中国人该有多健康,我们的国家该有多强大!”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吴用,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1-01-08 10:54:55
中医治慢病,真优势还是假概念?
综合 原创

最近,22岁拼多多员工和25岁《巴拉巴拉小魔仙》女演员等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引发热议。有大学教授表示,自己身边的同事不乏猝死案例,在旁人眼里轻松的大学老师工作同样不轻松,因为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你不拼命自然有别人拼命,除了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点似乎别无他法。

但站在科学的角度上,猝死并非单纯的意外,往往与各种基础慢性病相关。

2019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面对艰巨的慢病防治任务,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医药,坚持“中西医并重”,将中医药纳入“大健康”战略之中,使其成为慢病时代的“中国方案”。


近年来,中医治慢病备受关注,但也颇受争议,口碑两极分化严重,支持者往往以身说法、推崇备至,反对者则认为中医没有标准化,但凡西医治不了的,人们才会病急乱投医,求诸中医进行治疗。

的确也有一些没有能力或者德行的个人和机构做坏了中医的口碑,但中医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中医治疗慢病究竟是真优势,还是假概念?近日,知顿专访了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院长吴用,尝试探讨中医治慢病的“表”与“里”。


吴用

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院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客座教授

高级中医师、中医手面诊培训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机构体质养生专家

国家级首届高级养生保健师师资

《大国中医》副主编“大国好中医”称号

中国古籍出版社编委


西医VS中医,见效快or注重整体?

不妨先来看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中医与西医是以不同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的,理论体系不同,要求的标准也不同。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而西医通常指西方国家的医学,是近代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在摒弃古代西医之后,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基础上发展出来了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

在医疗实践中,中医与西医各有所长,中医注重整体治疗,西医短期内见效快,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绝不应该相互否定。

在中医看来,所有的疾病只有一种,那就是机体阴阳失衡,出现阴阳失衡有两大原因,即内因(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和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恢复阴阳平衡有基本六大途径——认知、情志、药膳、经络、导引、功法。通过这些手段“扶正祛邪”,即调整内外因,使人体恢复平和体质。


“扶正”即激发或增强“阴阳自和”(机体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的能力; “祛邪”则是祛除作用于机体的外邪,并清除由于外邪作用而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所产生的内邪,从而纠正阴阳的偏胜偏衰,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这次新冠疫情,中医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被国家卫建委重点提到的 " 清肺排毒汤 " 就包含“扶正祛邪”的思路,在具体的诊疗过程中,对很多轻症患者效果显著。中医讲求"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患病是因为“正气被邪气郁遏”,因此,中医治病就是恢复正气的过程,或者说恢复病人免疫力的过程,在被感染后的治疗时,采用“扶正”的同时,帮助身体提高清除病毒的能力,将病毒“赶出”体外(祛邪),从而获得健康。

按照中医逻辑,自然是个大宇宙,我们人体是个小宇宙,人得病多半是违反了自然规律和自身规律,所以,解决人体病疾的着眼点,就是调解人体身心的和谐,将人导入到遵循自然规律的正道,身体就能恢复健康。

在对待慢病上,以糖尿病为例,西医以通过药物控制血糖为主要治疗手段。而中医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角度来调理,从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调整思想情志方面来消除病因。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教授朴春丽曾表示:目前仅有20%的糖尿病人是由于遗传导致,绝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比如吃的过好,摄入过多热量高的食物导致肥胖,运动不足,压力过大等。西药讲究的是对症治疗,在降糖方面效果很好,但是很多5年、10年以上的糖尿病人去检查发现,体内糖是被控制住了,然而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类疾病。

吴用也表示:2000年以后,中国人的体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因为营养不良,吃的不好那种疾病都不见了,现在的疾病多半是由于吃得太好,给身体塞得太满造成的。加之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很多病都是由于过快的节奏和压力形成的。因此,很多慢病就出现了,最典型的就是糖尿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源于脾胃的运化能力不够,所以要从脾胃上给病人进行调理。当脾胃功能不够、能量不足时,多余的糖不能转化为能量,从身体里直接排出去,还有一部分变成了垃圾,对经络造成了淤堵。西医的治疗方法是控糖,这一做法治标不治本。中医注重整体,通过调整病人的心性习性,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濡养病人的脾胃,辅以经络疏通,使病人的脾胃功能恢复,进而实现自愈。


不论西医、中医,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都是不对的

事实上,糖尿病只是吴用通过中医治慢病的一个代表案例。针对如三高、帕金森、肿瘤未手术患者、皮肤类、妇科类疾病患者,吴用采用中医古法进行调理,均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也不断证实了中医古法调理科学、安全的魅力与行之有效。

吴用师承四代中医世家,自幼受家族传统文化熏陶。11岁始修习武学,19岁得到72岁道家高人指引。28岁正式研习和践行中医古法,33岁开始寻访老中医并运行中医古法调理各种慢性病。多年来,吴用一直从事系统中医养生,坚持将药膳食疗、经络调理、养生运动以及情志调节有机结合为一体。在疾病预防、亚健康、慢性病的整体调理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方面均有独到见解。

吴用认为,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好的医生治病肯定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身体情况不一样。即使是治疗同一个病人,随着身体恢复情况,治疗方案都应该是动态变化的,比如药方和剂量。一些人认为中医最大的弊端是没有标准化,太依赖大夫的能力,其实是对中医最大的误解。

“中医是系统化、个性化调养,不可能千篇一律。中医看病讲求望、闻、问、切,在确定主证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还可以根据次要症状灵活加减,因此,需要因人而异,甚至因时因地而异的给出治疗方案。”

以牛皮癣为例,西医医疗牛皮癣主要从用药和生物制剂方面对病情进行控制。但中医则将人看成一个整体,不从表象,而是从患病的根本来治疗。

“皮肤本无病,是由于血热、血燥、血淤才导致皮肤出现了病症。”,所以吴用通过中医古法疏通病人的经络,特别是疏通任脉和冲脉,从根本上解决血燥、血热、血瘀的问题来进行调理。并从思想情志、起居饮食等生活习性上去调理病人。按照这种方法,即使是患了30余年牛皮癣的老病号都让他给治好了。

吴用对用药、手术这些治疗方法都持谨慎态度。他常说:“无论西医还是中医,但凡给患者身体造成二次伤害,都是不对的。”

以癌症为例,目前常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和化疗,吴用认为中医在治疗癌症方面其实可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手术确实可以割除肿瘤,但却没有消除患病的原因,而且还会造成患者元气大伤,免疫力大幅下降。如果患者的认知没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会再次得病。”

在吴用看来,有些患者术后癌细胞转移,其实并非转移,而是手术没有解决病因,加之身体元气大伤,压制不了病邪,所以肿瘤就在其他部位再次长出来。

吴用认为,中医解决肿瘤问题需回归到能量、载体、通道三个关键点。他解释称:人们的饮食会转化为能量,人的身体就是载体,人体的经络相当于通道,而身体长肿瘤的原因就是经和络之间的通道受阻。

“经是主干道,相当于高速公路,络是辅道、匝道,穴位就相当于驿站或者说加油站。任督二脉、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就是主干道,而连通经与身体各个部位的就是络。所以中医治肿瘤的主要方法就是排淤、通络、化心,进而实现改命。”

在吴用看来,医疗手段应该以激发人体自愈能力,让身体达到和谐状态为前提。具体而言,吴用的治疗方法首先要针对人个性化的体质,设计一套完整的体质调养方案。督促实证实修,内求内观,从而对生命有正确的认知。调理过程中不使用药物,不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肿瘤都不是一天长的,都是久积成疾。一般肿瘤的形成要7-14年时间,在肿瘤形成前,如果对中医养生有一定的了解,其实能发现很多征兆,及时调理,就不至于演化到无可挽救的地步。”吴用指出,预防其实是中医最大的价值,即“治未病”。


中医治慢病,大有可为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即中医讲究的是“防患于未然”,现在的症状解决不了,未来必然会发展出新的病症。

吴用认为,中医并非一个简单的学科,而是一种文化和哲学。中医的哲学体系和养生理念在治疗慢病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

此外,慢性病病情复杂,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手段灵活多样,除了中药还有五大技法:砭,针,灸,按跷,导引等方式。相比西药,通过中医的这些方法对身体进行调理伤害可以更小,经济花费也更低。

从历史层面看,中医是传统医药学的价值代表。每年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自从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1年在北京共同倡议设立这个日子,已经迈向30年。

从政策层面看,中医慢性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的战略性主导地位价值也逐步显现。2008年,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思想;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计划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依据该纲要制定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2020年上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第五批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结果。其中,北京现辖16区内,已有11个辖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医也存在一些困境,例如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一是“治未病”理念在广大城乡居民中还不够普及,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二是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早期干预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中医药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中医人员只占全国卫生人员总数的15.9%,中医类医疗机构只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数的6.09%,以至于很多中医学生毕业后还得去西医院。两者比例过低限制了中医药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四是中医的药材困境,诸如中药种植环节不达标,药效差异大,以及使用化肥、农药无法保证药材安全性等问题亟待解决;五是创收能力弱,让中医在体制内不受重视。

“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吴用看来,宝物再多,没有中医这把钥匙,也打不开中华文明的宝库。中医绵延五千年,陷入如今窘境,核心原因是“中医的传承出了问题,我们丢失了最宝贵的文明”。

《礼记-大学》中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吴用坦言,成立恩平中医研究院,并在全国讲授中医文化和专业知识,就是希望能身体力行,推动中医的传承和发扬,希望有生之年,能打造几艘“中医航母”。

他甚至和一位好友讨论过,希望将中医文化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中国人从小就懂得如何修身养性,“那未来的中国人该有多健康,我们的国家该有多强大!”

本文作者:吴用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