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先生说:“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茶亦如诗。
有茶,就有了慢的理由,有了美的氛围。时光落在一杯茶里,焦躁得到治愈,疲惫得到安放……
——喝茶,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用身体和心灵去感受。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茶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赞美,已经达到了“以茶静心,以茶养心”的境界。
那么喝茶为何会被称为一种艺术?喝茶又有着怎样的讲究?
傲骨女人携手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推出【健康与美 吴用道来】中医养生系列栏目,由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院长吴用主讲,本期话题从中医角度,来谈一谈喝茶的艺术。
茶从何来?
相传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就正是碰巧咀嚼了茶树鲜叶才得以化解,可见茶叶最早是用来治病的药。
有些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一个人怎么可能一天中毒70多次,其实这里的神农氏是一个氏族,并非只是一个人,神农氏是中国的药材老祖宗,他们的族人去品尝百草,鉴别药性,一日中毒70余次是有可能的。
回到茶的功效,在正史中记载的是,在西周时期,茶除了在保留了一方面药材的身份之外,被当作了一种蔬菜食用,当然了,当时被吃的还是它这种未经处理,不是现在这样已经晾晒好的形态,是鲜叶子。
等到了汉代,情况稍微有了一点变化。百姓以煮茶为底汤,辅以各式佐料来消除茶的苦涩之味,也称为“茶粥”。甚至后世的茶圣陆羽先生出版了一本茶界圣经——《茶经》,专讲采茶烹煮之道。
手绘:羽墨
茶也在这时,正式进入中华文明内,给几千年以来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很喜欢《菜根谭》中的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大概是有闲福的表现。
再忙,也要抽出些闲暇时间,喝喝茶,看花开花落,观云卷云舒。从花的一开一落、云的既卷又舒,体会到世事无常,平凡中的色彩,繁华中的悠哉,这便是种福气。
喝茶需得闲,有空……还请多喝茶。一杯茶,一炉香,没有琐事扰心,只有安静的环境,与平静的心。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喝茶止语,爱喝茶的人,宠辱不惊,静而安,安而定,定而慧,慧而悟。
喝茶也是一种清福,清福并不那么厚重浓烈,而是一种淡淡的感觉。享受清福,如同秋日里喝一杯白茶,萧索中多了些韵味。
慢慢会明白,人生也许自有枯荣,枯也随它,荣也随它。饮杯清茶,享当下清福,观草木荣枯。这感觉,妙不可言。
日本人称饮茶为“茶道”,其中更看重的,就是茶的修心养心正心的效果。
以平常心品清净茶,以清净茶养平常心,正如“心外无佛”一样。静坐时光、聆听岁月,假日虽去,但有静心,哪怕半晌之闲,也能体味匆忙的生活中一份难得的舒适。
以一颗平常心待人,待事。随性知足,便是茶带给人深远的精神意味。
茶的养生功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茶”一字,是人在草木之间,我们人其实是活在草木之间的,可以从汉字结构上去解读“茶”这个字。
就像史书中记载的茶可以治病,正确的喝茶,对身体有益。
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各种药物都具有各自最基本的功能特性(即药性),这主要包括:“四气”、“五味”、“毒性”、“归经”、“升降沉浮”等。中医专家就将从这四个方面来阐述茶的药性。
“四气”即寒、凉、温、热四种特性,也有称为四性的。
“五味”,即甘、苦、酸、辛、咸五种味觉特性。
从“四气”来分析,一般说来茶属微寒,偏于平、凉。具有寒凉药性的药物一般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消暑、疗疮等功效,既然茶从总体上讲具有偏凉的药性,所以它应该具备清热、解毒、泻火、消暑等药效潜力,这与茶的传统功效基本相符。
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若饮食中毒,或过食辛热动火之物,导致咽喉不适,或长痘痘,或口舌溃疡,其症不重者,往往都会喝一两杯绿茶,即取绿茶的清热解毒之功。
从“五味”来看,茶的味以苦为主,同时也兼有甘的一面。如《新修本草》中对茶有“甘、苦、微寒、无毒”的描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茶剧有“苦、甘、微寒、无毒”的记载。由此可见,总体上茶的药性偏凉,同时也比较平和,适应性广,无毒副作用。
然而,不同的加工方法、不同季节的茶叶、茶树的不同部位等都将影响茶的药性。相对而言,不发酵的绿茶性偏寒,完全发酵的红茶性偏温,半发酵的乌龙茶及后发酵的黄茶类、黑茶类的“四气”处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从另一个角度看,刚炒制出来的新茶,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均含有火气,多饮可使人上火。茶叶配伍成各种复方后,其方剂的药性则因多种药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变化万千。
中医理论认为,甘味多补而苦味多泄,由于茶叶以苦为主,同时具有甘的成分,所以茶叶属于攻补兼备的性能。在茶的功效中,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等均属攻的范畴,而属于补的功效有止渴生津、益气力、延年益寿等。就毒性而言,茶属完全无毒,也极少副作用。
在升降浮沉方面,总体而言茶叶也属于多能兼备,它的祛风解表、清头目等功效属于升浮。而下气、利水、通便等功效属于沉降。从归经(对药物敏感的经络或起作用的部位)方面说,由于茶叶对人体有多方面的活性,很难用一两个经络或脏俯来概括,所以明朝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称它“入心、肝、脾、肺、肾五经”。五脏是中医脏腑理论的核心。茶一味而归经遍及于五脏,可见它的治疗范围十分广泛,安全无毒。
茶作为一味中药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卓越的功效且无毒副作用,所以可作日常饮料长年饮用,能起到养生的功效。当然,正确合理的饮茶才是关键。
从西医角度,对茶的养生和保健功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降压 儿茶素类是茶的特有成分,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适宜高血压患者饮用。
2、提神 茶汤中,咖啡因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对宿醉未醒者有一定作用,故喝茶可使人保持头脑清醒。
3、保健 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4、强心 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和茶碱,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动脉,使血液充分地输入心脏,提高心脏本身的功能。
茶可以是饮品,可以是药材,也可以是一种休养身心的生活方式。
喝茶: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春夏秋冬喝茶肯定是不一样的,南北方也是不一样的。
1)喝茶南北方有差异
北方没有茶,只有少数民族喝奶茶。英国人喝红茶也往里面加奶,他们饮食习惯是吃肉,要化积食。我认为中国人还是少吃一点肉,多吃一点五谷。东西方文化和人都有很大不同,西方人不做月子,但是中国人女人就要坐月子,月子里不能碰凉的东西,这样才不会落下病,东西方人基因是不同的,西方人消化肉的能力很强,他们身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也很高。
最近几年网红奶茶其实更应该叫饮料,加芝士、加奶、水果,那就不叫茶,叫饮料更合适。很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口感,也挺上瘾。
2)喝茶因季节而变化
夏天北方喝点花茶,花茶不是茶,是花。中医讲求药食同源,食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功效是不一样的。所以花和茶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玫瑰花,茉莉花,那不叫茶,它是花,它不是草木之间长出来的东西。茶是不一样的东西,所以花茶泡出来茉莉花就是茉莉花的味道,玫瑰花就泡出来玫瑰花的味道。
春夏喝绿茶,秋冬喝红茶。白茶的话,一年四季都可以。
3)喝茶要讲求时辰
一天中什么时间喝茶最合适?本来你要吃饭了,结果你喝茶,肯定不合适。上午9点~11点,下午3点~5点, 然后晚饭后喝一点,都可以。
4)喝茶因人而异
同季节、地域相比,喝茶更讲求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的人喝不同的茶。从中医角度人有九种体质,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这九种体质。
爱上火,喝绿茶;怕寒冷,就是手脚冰凉,这种通常为阳虚体质,最好喝红茶,暖身养胃,别喝绿茶,那样会让身体寒上加寒。阴虚体质人喝点花茶和黑茶。龙井,铁观音都是绿茶,普洱茶是南方云南生产的,其它地方没有,有生的有熟的,你说它是绿茶还是红茶。普洱茶老茶能量比较大。
5)适合泡茶的水
泡茶的水有什么讲究?用矿泉水,纯净水、山泉水,自来水都是可以的,以北京为例,北京的自来水碱味比较浓,烧开后上面还漂一些白色的东西,可以过滤一下。但是不要用井水,井水寒凉,且属于死水,用来泡茶会过于寒凉,对健康不利。
泡茶也遵循,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烧开的水呀,加上了茶就是加了能量在里面了,不一样的。
喝茶之六大“禁忌”
虽然喝茶有利于养生,但是如果不注意一些禁忌事项,也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喝茶要注意“六忌”。
1)忌空腹喝茶
空腹喝茶会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还会引起“茶醉”,表现为心慌、头晕、头痛、乏力、站立不稳等,此外空腹喝茶亦会加重饥饿感,甚至导致休克。
2)忌喝烫茶
太烫的茶水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如果长期喝太烫的茶水,可能印起这些器官的病变。
3)忌喝冷茶
冷茶对身体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体寒的女性更不宜喝冷茶。泡好茶后及时喝完,如果喝不完应倒掉,不可放冰箱和隔夜后再喝。
4)忌浓茶
浓茶含有较多咖啡因,茶碱多,刺激强,易引起头痛,失眠。同时还可以引起心跳过快,对患有心动过速、早搏和房颤的冠心病患者不利。
5)忌冲泡次数过多
多次冲泡就会使茶叶中的某些有害成分也被浸出,因为茶中的微量有害元素往往是在最后泡出。
6)忌用茶水服药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质”,可分解成鞣酸,与许多药物结合而产生沉淀,阻碍吸收,影响药效。俗话说:“茶叶水解药”,所以千万不要用茶水服药。
喝茶这门艺术,让人懂茶也要会喝茶。
泡一壶茶,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时光荏苒,岁月静好。从茶的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文/ 贺静涵编辑整理)